原標題:砥礪奮進的五年:讓百姓看病不再難不再煩
東南網9月8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儲白珊)23歲的南安女孩毛麗麗是腦血管瘤患者。最近兩年,她的腦干出血3次,每次出血人就昏迷,手腳不能動彈。若在以前,她會舉家前往上海,求助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院士,但今年1月,她得知周良輔院士及其團隊已入駐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士專家工作站,便決定留在福州手術。
術前,周良輔院士為毛麗麗進行了遠程視頻會診;術中,實施手術的醫護人員全部來自附一醫院;術后,她的治療得到院士專家團隊的指導。目前,她正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康復訓練。
遠赴上海和留在省內,患者所花的精力和費用相差巨大。讓毛麗麗這樣的疑難重癥患者留下安心治病,靠什么?靠醫療服務水平。
去年7月,我省出臺《關于補齊發展短板擴大有效供給的意見》,從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民生保障等四大領域齊發力。補齊醫療事業發展短板,成為我省“十三五”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是補齊這塊短板的重要內容。
抓龍頭,加大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供給
去年9月,北京協和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組隊來閩,分別與福建省立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簽訂幫扶合作共建協議。今年1月,我省出臺醫療“創雙高”建設方案,明確“十三五”期間,將開展創建高水平醫院和高水平臨床醫學中心及臨床重點專科工作。除前述三家高水平醫院外,我省還將建設21個省級高水平臨床醫學中心,在省市三級醫院建設60個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打造臨床專科龍頭。
“創雙高”建設以來,已有5個院士專家團隊入駐我省附一、協和兩家醫院院士專家工作站,在神經內外科、泌尿外科、腫瘤放射等醫學領域與我省開展幫扶合作;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鏡中心(科)等10個臨床、醫技科室專家,先后來省立醫院展開幫扶活動;我省還成立省呼吸專科醫聯體、省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
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供給,今年我省啟動省會城市衛生項目“333”工程(包括省立、附一、協和3所高水平省屬醫院分別“一拖一”項目,3所省屬專科醫院項目,福州市3所市屬醫院項目)。
目前,“一拖一”項目當中的省立金山醫院一期開業運營,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一期建設項目今年內竣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奧體院區建設項目正進行立項。同時,3所新建的省屬專科醫院中,省兒童醫院計劃設置1000張床位,今年內開建;省婦產醫院計劃設置800張床位,2018年內開建。
“從醫院和專科角度,到2020年,我省將實現3所高水平醫院進入全國百強醫院行列,成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21個臨床醫學中心進入全國或華東區相關專科或學科排名前列。從醫療衛生事業整體視角,我省醫療服務水平將有一個全面的提高,醫院臨床疑難急危重癥解決能力得以增強,帶動我省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說。
強基層,讓更多人看病不用出縣
如何提升縣(市)及鄉鎮醫療服務水平?關鍵是構建布局合理、分工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就醫格局,打通群眾看病“最后一公里”。
去年11月,我省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的意見(試行)》。“這項政策進一步明確政府辦醫責任,建立改革績效分配制度和家庭醫生簽約激勵機制,在吸引人才下沉、基層人才培養、完善保障機制等方面,突出增活力,充分調動基層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說,我省各地陸續出臺相應的配套文件。今年5月,省衛計委等7個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省衛生計生委印發《關于開展“世界家庭醫生日”宣傳活動的通知》。
為推進分級診療,我省將實施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程,推進縣域醫療服務技術、協作、信息三大平臺建設;實施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重點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所標準化建設。
據悉,用于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建設的省級財政專項補助資金1.81億元已下達,今年主要用于填平補齊前述三大平臺當中消毒供應中心、臨床檢驗中心、病理檢查中心、醫學影像(超聲診斷)中心、心電診斷中心等5個中心的設施設備。
更多的資金還將相繼投入。6月24日,世界銀行執董會正式批準“中國(福建)醫療衛生改革促進項目”,將貸款給我省3.1億美元,用于支持全省(不含廈門)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縣域醫療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和縣域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等三大領域,讓基層群眾愿意在家門口看病。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亮相2017-10-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