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8日上午9時在北京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劃重點!十九大報告的四個重要判斷
一、新時代
【判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這個新時代,
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解讀】
報告開宗明義就提出,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對于這個新時代,報告的定義是“五個時代”:
一、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三、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四、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五、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這“五個時代”,包括的內容非常豐富,其中的關鍵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共同富裕、民族復興、世界舞臺。這五個關鍵詞,回答是這樣的五個問題:
我們要走什么樣的道路?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我們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我們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我們要做出什么樣的貢獻?
二、新思想
【判斷】
“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解讀】
報告中說,“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基于“新時代”的判斷,也應該有“新理論”。過去五年,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回顧過去,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有兩次“飛躍”。第一次是“飛躍”,產生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則產生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這兩次飛躍,回答了中國為什么要革命、為誰革命、靠誰來革命、怎樣進行革命等重大問題;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
而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判斷是,這是“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一個系統的回答,針對的則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問題。
三、新矛盾
【判斷】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
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解讀】
1981年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說法,認為這個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從形成這個判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6年。現在,中國的發展已經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樣的變化,讓矛盾的兩方面都不同了:
先看人民需求這一方面。溫飽問題解決了,全面小康也要建成了,“美好生活”不僅包括吃飽穿暖,更是吃好穿好行好住好,而且還有“非物質”的需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
再看社會生產這一方面。我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很多方面都進入了世界前列。現在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主要矛盾的兩方面,都已經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領域,而是拓展到了社會發展的領域,這也意味著未來對社會發展、社會建設,我們會更加重視、著力更多。
四、新目標
【判斷】
“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
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我們要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解讀】
從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兩個一百年”,對于這兩個時間節點要達到的目標,不斷與時俱進進行著調整。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的是要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現在,這一目標變得更加深刻。我們要建成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顯示出強大的決心和信心。報告提出,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現在,這一目標也變得更加豐富。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之外,又增加了“美麗”。這一增加,圍繞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強化的是新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的提法。
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報告中是這樣定義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這樣的奮斗目標,又分解成“兩個十五年”。從2020年到2035年這個15年,目標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目標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可以說,這是百年來中國孜孜以求的,是億萬人民心心向往的。我們走過了獨立自主、艱苦創業的時代,走過了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時代,今天,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將要走向的,是一個國家強大、民族復興的時代。
責任編輯:肖舒
- 中共中央總書記是怎樣產生的2017-10-25
- 一張圖帶你了解新一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2017-10-25
-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亮相2017-10-25
- 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2017-10-25
-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2017-10-25
- 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選舉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2017-10-25
- 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選出中央政治局委員2017-10-25
- 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通過了中央書記處成員2017-10-25
-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亮相2017-10-25
- 直播: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2017-10-25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亮相2017-10-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