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2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趙錦飛)10月13日,南平市綠色發展創新大會暨軍民融合生物產業產學研對接會在武夷山市成功舉行,共對接項目106個,23個項目現場簽約。
這是南平點綠成金的又一次生動實踐。作為福建生態屏障的南平,生態是南平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綠色是南平發展最亮的底色,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水美城市建設等打造出國家級綠色“名片”,七大綠色產業體系與青山綠水相得益彰,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提供了經驗。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撫今追昔,擘畫南平綠色發展宏偉藍圖的,正是10多年前擔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面對新世紀發展新形勢和資源環境面臨的巨大壓力,他高瞻遠矚,創新思路,在全國率先謀劃和推進生態省建設。“通過以建設生態省為載體,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維護生態良性循環,保障生態安全,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把美好家園奉獻給人民群眾,把青山綠水留給子孫后代,最終實現我省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舉旗定向,高屋建瓴。正是基于這樣的戰略謀劃,2002年,時任福建省長習近平到南平調研,要求“發揮比較優勢,走有山區特色的發展路子,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
殷殷期盼,諄諄囑托。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南平歷屆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這一思路,讓綠色發展戰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走出一條有別于沿海地區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子。
南平創建國家級生態縣4個、省級生態縣5個,森林覆蓋率從71.1%提升至77.3%,森林蓄積量從1.34億立方米增加至1.65億立方米,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全省前列。從旅游生態經濟區,到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再到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南平咬“綠”不放,勇于創新,選準與生態資源、人文歷史相得益彰的現代綠色農業、旅游、生物制品等七大產業,推進點綠成金。
構建綠色發展產業鏈、增值鏈,讓農業“綠”起來。南平市通過實施綠色品牌戰略和創新渠道模式,“武夷”品牌逐漸打響。目前,全市共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5件、中國馳名商標25件。
綠色制造成為南平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機電制造等主導產業向綠色制造升級,去年對南平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75%。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1.3%。“十二五”期間,南平累計接待游客超1.1億人次,旅游業成為舉足輕重的支柱產業。與此同時,生物及新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風起云涌,成為南平發展的新增長極。
5年來,南平GDP年均增長9.5%,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114項生態文明建設重大項目逐一展開;邵武、建陽、松溪、政和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武夷山市實現從偏遠山區小縣向著名旅游城市的華麗轉身。南平還堅持將更多財力投入民生領域,每年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都超過75%,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9.3%和10.9%。
責任編輯:肖舒
- 中共中央總書記是怎樣產生的2017-10-25
- 一張圖帶你了解新一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2017-10-25
-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亮相2017-10-25
- 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2017-10-25
-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2017-10-25
- 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選舉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2017-10-25
- 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選出中央政治局委員2017-10-25
- 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通過了中央書記處成員2017-10-25
-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亮相2017-10-25
- 直播: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2017-10-25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亮相2017-10-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