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就是用鐵水打花的藝術,是流傳于豫晉地區民間傳統的煙火,距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從10月份開始,大悟縣十八潭景區每晚都會上演這種古老絕技。
晚上七點,十八潭景區內,打鐵花表演正式開始。鼓樂齊鳴,化鐵爐火光沖天,鐵花工匠舞動著千余度高溫的鐵汁潑灑自如,被擊打后的鐵花紛飛,迸出幾丈高,沖向空中朵朵綻放,場面恢弘壯觀、氣勢磅礴。
老工匠楊全發表演打鐵花近50年了,他也是山西晉城“打鐵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據他介紹,這項技藝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初源于煉丹道士和民間祭祀活動,鼎盛于明清:“過去是一個村一個莊,一家一戶,家里有什么事情造成不幸,打鐵花祈祈福,消消災,過去就是這么流傳下來。”
后來,由于打鐵花過程中鐵水瞬間迸發出萬朵耀眼的金花,絢麗無比,慢慢演變到各種重大節日慶典中進行表演,而一次表演需要28名工匠共同完成。
經過一千多年的流傳,打鐵花也演變出很多種擊打方法,還加入了一些現代元素,利用電動機帶動鐵水做成的“風火輪”。
打鐵花宛如一朵朵菊花凌空綻放,又如一顆顆流星迅速滑落,構成一幅幅壯麗的煙花美景圖。但鐵水溫度非常高,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完成的,表演者要有豐富的經驗,純熟的技法,否則十分危險。
楊全發告訴記者:“因為‘打鐵花’的鐵水的溫度1700到1800度,這個時候才能打出花,形成好的鐵花,如果鐵水溫度在1400度那個鐵水就打不好,打出來的像玉米殼。”
湖北十八潭景區總經理崔建平介紹,景區開園以后,在入口處設置了兩個5噸重的大熔爐和5個小鐵爐,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晚都會有“打鐵花”的演出可供游客觀看。
“打鐵花”傳承人楊全透露,在大悟縣舉辦紅葉節期間,他們還將表演一場接近失傳的赤膊打鐵花表演。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打金箔絕活有數字檔案 用“記憶工程”搶救性保護非遺2017-10-25
- 走進古樂之鄉 探尋非遺活態傳承的“隨州樣本”2017-09-25
- 山西和順上演“打鐵花” 場面絢麗驚險 2017-08-01
- 孝感一奔馳司機沖崗致執勤輔警被撞身亡 已被抓獲2017-07-28
- 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朱傳敏連做四臺手術 倒在地板上睡著2017-02-27
- 追“非遺”龍藝鬧新春 漳州平和縣萬人空巷2017-02-07
- 首屆非遺保護福州漆藝高級研修班結業 2017-01-20
- 學生爭做“非遺”傳承人 云霄職校開設潮劇特色專業2016-11-11
- 德化瓷燒制技藝將申報世界“非遺”2016-07-21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大型原創東路花鼓戲《麻鄉約》在漢傾情上演2017-12-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