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莆田千年古鎮“非遺”多 “活態”傳承迫在眉睫

      溝邊“九鯉燈舞”

      翻開莆田荔城區黃石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一串長長的名單,見證著這座千年古鎮“非遺”的豐厚多彩:溝邊村的“九鯉燈舞”、惠洋村的“惠洋十音”是國家級“非遺”;澄瀛村的“澄瀛高蹺”、江東村的“江梅妃傳說”等5個項目是省級“非遺”;江東村的“木偶戲”、溝邊村的“儺舞”等十多個項目被列入市、區級“非遺”……

      一個鄉鎮擁有如此多的“非遺”,這在全國都不多見。是怎樣的鄉土風情與歷史人文,孕育出如此豐厚多彩的歷史文化?近日,記者走進黃石,探訪古鎮的“非遺”印記。

      千年古鎮,孕育多彩“非遺”

      11月24日,記者來到位于黃石鎮舊街道中段的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石文廟,72歲的黃石鎮老體協主席林文讀與幾位“非遺”傳承人,一早就帶著厚厚的黃石“非遺”檔案來到這里。

      “2005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在這之后,省、市、縣級也相繼發布了‘非遺’名錄。黃石鎮的‘非遺’普查、挖掘和申報,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的。”林文讀將“打撈”黃石“非遺”的故事娓娓道來。

      莆田千年古鎮“非遺”多 “活態”傳承迫在眉睫

      溝邊“九鯉燈舞”在民間表演。

      “在2005年之前,‘非遺’還是一個陌生而拗口的概念。所謂的‘非遺’項目,長期以原生態的形式散落在民間,所以要挖掘原汁原味的‘非遺’,只能深入田野鄉間。”林文讀告訴記者,2005年,他受委托組織開展黃石鎮“非遺”普查、挖掘和申報工作。當時,通過各個村居老協會以及百姓的積極參與、配合,一共收集到涉及信俗、傳說、傳統技藝、民間藝術等10多個門類共1000多項“非遺”碎片,通過整理、歸類,最終整合出了300多項黃石“非遺”檔案。

      同年,溝邊村的“九鯉燈舞”和惠洋村的“惠洋十音”開始申報省級“非遺”,并于2008年6月分別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遺”擴展項目名錄。從“打撈”黃石“非遺”文化到坐擁兩個“國字號”,黃石豐厚多彩的“非遺”印記開始閃光,被列入省、市、區級的“非遺”項目越來越多。

      莆田千年古鎮“非遺”多 “活態”傳承迫在眉睫

      “非遺”傳承人陳文世傳授道具制作技藝。

      “黃石能夠擁有這么多不同級別的‘非遺’,和她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有著緊密的聯系。”林文讀介紹道,黃石古稱水南,歷史上,這里水路脈絡發達,是莆田自古以來的三大重鎮之一,經濟、文化繁榮。

      “黃石歷史上造就了許多封妃拜相的著名人物,比如唐朝有一代名妃‘江梅妃’,不僅深受唐明皇喜愛,更被譽為‘福建第一位女詩人’;明代是黃石的鼎盛時期,單黃石四大名鄉清江、橫塘、定莊、沙堤,中進士為官者就有數百人;全鎮還有各種宮廟、寺院、祠堂、書院、古民居等文物、古跡近600處。”林文讀說,這些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也為黃石孕育了豐厚多彩的民俗活動和各具特色的文化藝術。

      “尤其是‘江梅妃’,可以說,她對黃石乃至整個莆田的文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林文讀介紹道,“江梅妃”名江采蘋,出生于黃石鎮江東村,因為酷愛梅花,被唐明皇封為“梅妃”。“梅妃”位居皇妃,卻心系百姓,為家鄉做了許多好事。“比如唐明皇特賜一班梨園戲班給莆田,于是唐代宮廷教坊歌舞傳播到莆田,從此莆田才有了地方戲,這個梨園戲班就是莆仙戲的前身,對莆仙音樂、舞蹈、信俗、民俗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林文讀細數黃石“非遺”檔案里與這位“江梅妃”有關的項目:“比如‘惠洋十音’‘江梅妃傳說’‘江梅妃信仰習俗’‘木偶戲’等等,都與‘江梅妃’有很深的淵源。”

      而從黃石走出去的眾多進士、為官者,辭官后歸隱黃石,也將豐富的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帶回黃石,并與當地的傳統民俗、文化融合,形成了黃石獨特的“非遺”印記。

      “非遺”傳人,堅守古老技藝

      日前,在黃石鎮和平村溝邊自然村,記者見到了今年73歲的陳文世老人。他剛剛入選國家級“非遺”九鯉燈舞的省級傳承人。

      陳文世的“非遺”傳習所里,擺滿了“九鯉燈舞”的道具及制作材料。從藝已經42年的他,是目前極少數掌握“九鯉燈舞”道具制作技藝的老藝人之一。

      “九鯉燈舞”始源于唐代“百戲”,其所使用的道具和舞蹈表演形式全國少有。“所謂九鯉,并不都是指鯉魚,而是9種不同的水族,包括龍(蛟)、鰲、鱖、鱸、鱺、鯉、鯽、花魚、金魚。民間根據‘鯉魚躍龍門’這一傳說,以鯉為代表為舞蹈命名。‘九鯉燈舞’就是根據這9種水族的外形,扎制成9種不同的魚燈。”陳文世一邊向記者展示魚燈道具,一邊解釋道。

      莆田千年古鎮“非遺”多 “活態”傳承迫在眉睫

      當地通過各類文化活動把“非遺”推向舞臺。

      “九鯉燈舞”的整套舞蹈亦有特定的身步、技巧、陣法和程序。陳文世說,制作道具時,每種魚燈肚下中間都會裝上木把,燈內點上洋油蠟燭,舞隊以手持魚燈的9人為主,并配有5人手持火把,4人肩扛龍門,加上后臺配樂,整支舞隊大約25人。舞者身穿古裝,足踝各系2只小銅鈴,隨著時緩時疾的鑼鈸鼓打擊樂的節奏,進行“嬉游、覓珠、圍珠、搶珠、跳龍門”5個程式的舞蹈演繹。“整個表演過程,表演者都是半蹲進行。”陳文世說,“九鯉燈舞”的舞步近似莆仙戲中旦角的套路,需踮著腳前掌,這樣搖晃時才能表現出在波濤之中的形態。

      2009年被列入省級“非遺”的“澄瀛高蹺”,以特有的步法、夸張的造型和高超、幽默的表演,也成為黃石眾多“非遺”中的一道藝術奇觀。

      走進澄瀛村“澄瀛高蹺”傳承人余榮烈家中,一副2.5米高的高蹺格外引人注意。“高蹺(俗稱柴戈)的道具高度各不相同,一般從60厘米到2.8米不等。這副2.5米的高蹺,是我參加南少林武術文化節開幕式演出時用的。”余榮烈告訴記者,高蹺道具的高度,一般根據演員的年齡以及掌握技巧的熟練情況而定。

      “澄瀛高蹺”是莆田地區“高蹺”表演出現時間最早、歷史最為悠久的廣場民間舞蹈藝術,可上溯至唐明皇的宮廷教坊歌舞,至今有千余年歷史。其表演藝術揉進了莆仙戲曲舞蹈藝術、民間武術、雜技等元素,不僅舞技豐富,表演內容也多姿多彩,極具地方特色。“比如我們在表演的步法上有單足跳、大跨步跳、金雞獨立等;身法上有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各45度以上的姿勢;還有騎肩人,器械武打的單練、對打等高難度動作;再有模擬動物、水族和莆仙戲傳統科介中的夸張造型等等。這些步法、身法和造型,融合了很多元素,又形成了特有的風格。”余榮烈介紹道。

      “‘澄瀛高蹺’的表演內容也非常豐富。我們會根據不同的演出節慶和場合排演不同的表演內容。”余榮烈告訴記者,“澄瀛高蹺”節目表演內容多以小戲劇、小品體現,如《媽祖出巡》《西游記》《龍王嫁女》《祝壽舞》等經典節目,在內容上兼具地域特色,極具看頭。

      推向舞臺,實現“活態”傳承

      2015年,“九鯉燈舞”“澄瀛高蹺”亮相全國青運會開幕式熱場表演;“惠洋十音”“九鯉燈舞”成為莆田市打造“非遺”精品舞臺項目的首批入選節目;南少林武術文化節、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對外旅游推介會等各類大型展會和文化交流活動上,也有黃石“非遺”項目的驚艷亮相……近年來,黃石鎮的“非遺”項目頻頻走出鄉鎮,走向全國,走上更寬廣的舞臺。

      “保護和傳承‘非遺’項目不是一句口號,也不該是每年一次的遺產日的走過場。傳承的主要方式,就是要激發‘非遺’項目新的生命力。只有把它們做‘活’了,才能讓人看到它們的生機,實現它們的價值。”荔城區文化館館長黃金梅說。

      如何把“非遺”做“活”?黃金梅說,“非遺”項目長期在民間以原生態的形式傳承,在傳播和傳承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其在服裝、道具、舞美、表現形式等方面均處于草根狀態,缺乏打造提升和開發利用。在深層次的挖掘、整理、提升、包裝的基礎上,通過各類文化活動把“非遺”推向舞臺,是荔城區近年來一直探索的激活“非遺”的方式。

      莆田千年古鎮“非遺”多 “活態”傳承迫在眉睫

      “澄瀛高蹺”表演

      “市場和舞臺是更寬廣了,出村演出的機會也多了,但我們現在最缺的是人手。”探訪中,林文讀、陳文世、余榮烈等人均提到了黃石“非遺”的傳承困境。據介紹,目前,“九鯉燈舞”“澄瀛高蹺”和“儺舞”各有2支表演隊伍,但表演者均以中老年為主。年輕人因為升學、就業或對傳統文化缺少興趣等原因,少有愿意學習或難以堅持。“即使是中老年隊員也不穩定,他們為了生計,分散各地。有演出時,常常都是臨時召集人手。”陳文世說。

      如何后繼有人,一直是“非遺”項目共同面對的課題。對此,荔城區政府每年投入專項資金支持“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社會各界也投入支持開展各類“非遺”展演。同時,該區通過支持開辦少年“惠洋十音”培訓班,組織開展各類民俗活動、文化下鄉演出等,營造良好的“非遺”傳承氛圍。

      “‘非遺’項目進社區、進校園,也是我們常年開展的‘非遺’保護和傳承活動。”黃金梅說,結合傳統節日、莆田城市建設等契機組織此類活動,可以讓廣大青少年和市民在耳濡目染中了解“非遺”、熱愛“非遺”,增強傳承后勁。

      責任編輯:李牧晨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成在人线aⅴ免费毛片|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天堂|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亚洲av综合日韩|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图| 鲁死你资源站亚洲av|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2020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洲校园自拍都市| 亚洲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网站 |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豆国产96在线|亚洲|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亚洲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 浮力影院亚洲国产第一页|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