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30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歐碧仙)“非遺”是一座城市文化積淀深厚的表現,也是一方水土孕育的生活文化。
見人、見物、見生活,是中國“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理念。傳承人隊伍的培養、“非遺”的“活態”傳承,以及如何讓古老“非遺”重新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都是“非遺”保護傳承的重要課題。
傳承人既是“非遺”的承載者,又是讓“非遺”代代相傳的代表性人物。近年來,莆田市全力挖掘和培養“非遺”傳承人,階段性成果已經顯現。日前,福建省第四批“非遺”傳承人推薦名單進行公示,其中,“九鯉燈舞”的傳承人陳文世、“惠洋十音”的傳承人方聰翠等22名莆田傳承人榜上有名。
但是,“非遺”被搶救性保護下來后,是讓它們成為冰冷櫥窗里的歷史“遺留品”,還是賦予它們新的生機,讓它們在現實生活中“活態”傳承?
事實上,在出現“非遺”這個概念之前,無數的藝術門類、信俗等等,已經根植于民間土壤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它們是民間文化的“土特產”,是一方百姓日常的生活習慣,也是他們最濃郁的鄉愁。
黃石鎮在“非遺”的“活態”傳承中進行的一系列探索與創新,包括打造精品舞臺項目,推動“非遺”進校園、入社區等,讓“非遺”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走入大眾的視野,喚起人們對“非遺”的感性認識和傳承意識,不禁讓人拍手叫好。
責任編輯:李牧晨
- 莆田千年古鎮“非遺”多 “活態”傳承迫在眉睫2017-11-30
- 打金箔絕活有數字檔案 用“記憶工程”搶救性保護非遺2017-10-25
- 孝感 | 非遺項目“打鐵花”亮相大悟“十八潭”2017-10-24
- 王光祿:民進黨當局要我們傳承文化 又抓我們很矛盾2017-09-29
- 走進古樂之鄉 探尋非遺活態傳承的“隨州樣本”2017-09-25
- 臺民間社團表彰杰出自立青年 倡導愛與善的傳承2017-08-07
- 鼓浪嶼音樂廳辦30周年圖片展 記錄音樂文化活態傳承2017-07-12
-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2017-06-15
- 追“非遺”龍藝鬧新春 漳州平和縣萬人空巷2017-02-07
- 首屆非遺保護福州漆藝高級研修班結業 2017-01-20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我們邁向新時代”主題征集活動受歡迎2017-12-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