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上黨梆子《闖幽州》、河北的四股弦《忠保國》、山東的五音戲《墻頭記》、河南的大高調《跑汴京》……11月17日至25日,由河南省文化廳、安陽市人民政府主辦,山西省文化廳、山東省文化廳、河北省文化廳協辦的“首屆晉冀魯豫傳統戲劇展演活動”在河南省安陽市舉行。此次展演活動主要邀請流布于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的劇種(以國家級非遺項目為主)參加展演。其間,來自河南、山西、河北、山東9個院團、550多名演職人員演出傳統戲劇18場,取得很好的社會影響力。
晉冀魯豫四省交界之處,是我國傳統戲劇集中分布地區,劇種繁多、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交流頻繁,傳統戲劇廣泛融入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民眾對于傳統戲劇有著深厚的情感。開幕式當天,濮陽豫劇(大高調)藝術中心的《跑汴京》進行首場演出,全場座無虛席,2000名觀眾不顧嚴寒從頭看到尾。前來觀看演出的不僅有安陽市內群眾,也有很多的外縣,甚至從河北、山西和山東趕來的戲迷們。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活動運作模式新穎,通過搭建跨區域展示平臺,組織四省國家級非遺優秀劇目,采取集中展演推介的方式,突破以往傳統戲劇,特別是縣區非遺劇種“足不出縣”“影響僅限一域”等瓶頸問題,極大地推動了傳統戲劇的區域交流和傳播,對傳統戲劇保護和傳承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據統計,9天的演出累計有3萬余人次前往現場觀看,多家網絡平臺對全國的戲迷朋友進行現場網絡直播,受益群眾超過160萬人次。在傳播形式上,最大的特色就是通過劇院“演出+網絡直播”的推廣模式,很好地解決了以往劇場演出觀看人數少,受眾范圍窄等瓶頸,實現了場內場外無縫連接,觀看人數呈幾何級別增長。每場演出過程中,近2000座位的安陽大會堂場場爆滿,在現場設置的3臺攝像機,對每場展演活動進行全程網絡直播。其中,河北省武安市平調落子劇團演出的《福壽圖》創網絡直播收視新高,達到了7.45萬人次。
所參加展演的18場24個劇目,各有特色,技藝精湛,既有雄壯激烈的《無佞府》《闖幽州》《金水橋》《忠保國》等大戲,又有充滿生活氣息、詼諧諷刺的《王小趕腳》《墻頭記》《姊妹崖》等民間小戲;既有弘揚傳統愛國思想的,又有歌頌向善品德的,突出表現了晉冀魯豫地區多年沉淀的戲曲精華。傳統戲所散發的民族文化底蘊和傳統文化精神,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強烈共鳴:“傳統戲劇好看、好聽、有味道!”
展演期間,文化部非遺司以及四省非遺處還組織召開了首屆晉冀魯豫傳統戲劇保護工作座談會,交流探討新時期傳統戲劇保護、傳承和發展路徑,使現場展演活動與座談研討、交流、學習緊密結合起來,產生了積極的效果和影響。“首屆展演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了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將傳統戲劇廣泛融入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促進了晉冀魯豫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藝術的交流、傳承保護與發展。”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孫鵬說。
責任編輯:李牧晨
- 打造文化精品惠及市民 泉州創排復排傳統戲劇2016-11-27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我們邁向新時代”主題征集活動受歡迎2017-12-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