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下午,福建文創市集沙龍在易薈當代茶道藝術館舉辦
東南網12月30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 馮川葉 鄭思楠 陳楠 吳靜 張立慶 ) “互聯網能讓文創插上翅膀,讓文創的理念,產品低成本的傳播銷售。而且可以通過網絡和最大規模用戶交流對話……”12月30日下午,作為2017-2018福建文創(西湖)市集的重要活動之一的福建文創市集沙龍在易薈當代茶道藝術館舉辦。政府主管部門、文創與資本平臺創始人、高校教授、藝術家、文創藝術家與業界翹楚齊聚一堂,圍繞“新經濟時代下的文創產業發展”主題共同分享最新銳的文創資訊,共同商討最適合的雙創發展之路。省文化廳副廳長黃葦洲,福建日報社(報業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編輯任君翔出席會議。
東家•守藝電商創始人朱見山(右一)作分享
東家拍賣交易拍賣額已達到突破7000萬,累計200位匠人月成交額超過10萬,眾多匠人在東家成長為明星匠人。近四個月累計上拍700余位匠人,拍出25154件作品,東家拍賣成為了既能有趣交友,又可以穩定盈利的平臺。東家·守藝電商創始人朱見山現場曬出一連串喜人的成績,讓大家看到了文化創意產業在互聯網時代產生的巨大紅利。他說,“我們幫助匠人包裝傳播和互聯網各種運營。運用直播,拍賣,眾籌,定制等方法,產生爆款模式,滿足個性化,差異化,精準化的服務。
福建師范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袁勇麟、福建江夏學院設計與創意學院副院長孟昭洋、福州市廣告協會會長蔡耿新、網龍產業規劃總監黃明華從各自角色出發,暢談福建文創產業發展現狀,并就如何更好推動校企合作,培養符合市場需要的創意人才進行深入研討。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袁勇麟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文化創意只有被民眾接受,才能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而這正需要良好的政策來培育文創土壤。”袁勇麟認為,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一方面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得益于良好的平臺和媒體、社會民眾的推廣與關注。文創走的是市場的路,但在培養市場的初期,政府應當出臺更加詳細、具體的優惠措施來幫助人才落地。“這次舉辦的文創市集正是我省創造的好平臺。”袁勇麟表示,許多高校出來的年輕人,包括高校的在校學生,他們的創意創新走向市場需要一個過程,而文創市集正好搭建了一個平臺,打通了從學校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這對于加速我省青年文創人才成長,起到關鍵作用。
福建江夏學院設計與創意學院副院長孟昭洋
孟昭洋認為,高校可以設計具有實驗性探索性的東西。因為創意產業需要一些新技術、新意識,所以就必須有人先期摸索。但本質來說所有的設計最終要回歸到市場中去,像福建創意集市這樣的活動就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市場的需求,讓他們慢慢地適應市場,創意市集是對高校學生和所設計產品的驗證。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潮流+創意+匠心 福建文創(西湖)市集邀你來嗨2017-12-30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潮流+創意+匠心 福建文創(西湖)市集邀你來2017-12-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