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非遺文化保護傳承中心采用全景式輸出中華民族非遺文化生活化、場景化的生活方式。
悠揚的馬頭琴、歡快的苗族古歌,漂亮的民族服飾,禮炮隆隆,笑語歡聲……12月26日,全國首個56個民族非遺文化保護傳承中心在天津落成并隆重舉辦開館儀式。原文化部非遺司司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馬文輝,原國家民委國際司副司長,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吳金光,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孫建君,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所所長劉托,國際民間藝術節組織理事會(中國)秘書長王振,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濱,聯合國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中心主任袁愛俊,榮程集團董事會主席張榮華等領導出席開館儀式并剪彩。來自56個民族非遺傳承人及社會各界的友人代表三百余人共同出席開館儀式。
榮程集團黨委書記柴樹滿在致辭中向出席開館儀式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多年來支持榮程發展、關心關注時代記憶成長的各界友人致以衷心的感謝,向一直以來創新傳承非遺的匠人、組織表達崇高敬意。
56個民族非遺文化保護傳承中心位于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由天津榮程集團投資建設,邀請頂級的設計團隊,通過56套展館設計方案,近萬張圖片設計, 15位設計師歷時10天完成;聘請頂級的施工團隊,5000平米展區,從拆除到搭建、裝修裝飾,10支專業施工隊200多人,18天全部按時交工;通過全國短時間內征集了近千件少數民族用品;200余幅繪畫及手繪作品,40位畫家20天完成;保潔及物品布置5天完成。33天創作出一個奇跡。
56個民族非遺文化保護傳承中心采用全景式輸出中華民族非遺文化生活化、場景化的生活方式。圍繞“生命、生活、生態、生產”四項人類生存發展的核心訴求,每個空間都能展示、互動,既是民族場景展示,同時也是書吧、音樂吧、茶吧、影吧、咖啡吧,可開展類似香道、花道、茶藝、琴藝等可互動、可消費、可培訓的項目。未來項目還將與56個民族地方非遺傳承人對接,為其提供就業、創業、創意、創新的平臺,讓他們在這里找到家的感覺。
責任編輯:趙睿
- “春雨工程”湖北文化志愿者同江行活動成功開展2018-01-02
- 第三屆湘贛鄂皖四省非遺聯展亮相湖南長沙2018-01-02
- 龍巖長汀保護非遺 留住文脈鄉愁2017-12-29
- “文脈頌中華”古琴非遺走進北京北部文化中心2017-12-26
- 線牽萬物連天地 獅舞千載動乾坤——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霍童線獅”2017-12-14
- “非遺”保護:“活態”傳承煥新生2017-11-30
- 莆田千年古鎮“非遺”多 “活態”傳承迫在眉睫2017-11-30
- 打金箔絕活有數字檔案 用“記憶工程”搶救性保護非遺2017-10-25
- 孝感 | 非遺項目“打鐵花”亮相大悟“十八潭”2017-10-24
- 開創非遺當代傳承發展的生動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綜述2017-10-16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鼓樓區出臺33條特色舉措保護企業家權益 此舉2018-01-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