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蠟染傳承人楊光艷用蠟繪制圖案。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群 攝
“我們從小就學蠟染,打我出生起,母親就給我做蠟染嫁衣,結婚穿蠟染是我們的傳統。”苗族蠟染傳承人楊光艷說。
從記事起,楊光艷的生活就沒離開過蠟染,每到逢年過節、紅白喜事,他們都會穿上苗族蠟染盛裝出席。在他們眼中,苗族蠟染是一種禮服,具有厚重的儀式感。
苗族蠟染歷史悠久,在整個染織美術界享有盛名,被稱為“東方古老的藝術之花”,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蝴蝶紋、魚鳥紋、龍紋、旋渦紋……苗族蠟染花紋十分復雜,但卻全部深深地印刻在楊光艷的腦海中。不到半小時的功夫,一只鳥的雛形便在她的筆下“活”了起來。
“繪制蠟染的蠟需要高溫煮沸,筆是由兩個薄薄的銅片制作而成。”楊光艷介紹說,阿姐們手藝嫻熟,一般情況下,繪制一氣呵成,而上蠟時出錯誤是改不了的,最好的方法是在隨后繪制的圖案中將其完美地融入,不留一絲痕跡。
苗族蠟染有三道工序,先上蠟,再染色,最后縫制成衣服。楊光艷向記者展示了苗族蠟染的第一道工序——上蠟,所謂上蠟就是在畫布上用加熱的蠟繪制圖案,龍紋、星辰山川紋等各種圖案應有盡有,“苗族的龍跟漢族的龍不一樣,苗龍沒有爪子。”
楊光艷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沒過上學,就在家里跟著大人們學習做蠟染。蠟染是當地人的特色手藝,不僅女孩們從小接受蠟染技藝的熏陶,男孩們亦是如此。
“我們平時得下地干農活,只有空閑的時候才會做蠟染,所以做一件衣服需要很長時間。”不過,現在不一樣了,因為有了專門的苗族蠟染廠,楊光艷平時會在那里上班。
楊光艷口中的蠟染廠,是一個有著三四十人的小作坊,廠里生產的蠟染是全手工的,阿姐們平日就聚集在那里勞作。
苗族蠟染常常被當地人視為莊重的禮服,一般家里有女孩出生后,母親們便開始張羅著給孩子做蠟染嫁衣,楊光艷的女兒今年13歲,她的嫁衣目前已經完成一大半。(記者 張群)
繪制圖案的蠟和筆。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攝
楊光艷在繪制圖案。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攝
經第一道工序上蠟后的作品。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攝
經第二道工序染色后的作品。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攝
經第三道工序縫制后的苗族蠟染成品。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攝
責任編輯:趙睿
- 苗族蠟染“獨臂”傳承人:民族工藝啥時都不會過時2017-09-25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鼓樓區出臺33條特色舉措保護企業家權益 此舉2018-01-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