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孝義木偶戲表演現場。
孝義木偶戲傳承人王茂偉向記者介紹木偶制作工藝。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 侯津剛 楊江濤)提起木偶藝術,在全國首屈一指的就屬孝義木偶戲。孝義木偶戲流傳在山西省呂梁孝義市及周邊市縣,是扎根于當地民間,具有濃郁鄉土風情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作為呂梁市木偶傳承人,王茂偉是山西為數不多會制作傳統中國木偶的人。
山西首屆文化產業博覽會木偶造型設計金獎
國際木偶藝術節最佳劇目獎
工藝美術大師精品銅獎
……
1月17日,2018“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采訪團來到孝義市,面對面了解木偶非遺傳承人王茂偉的傳奇故事。
圖為王茂偉制作完成的木偶活靈活現,神態動人。
17歲上木偶藝術班,24歲畢業,一邊拍木偶電視劇,一邊學習木偶制作。年輕時的王茂偉選擇了一條只有一人獨行的藝術之路。現年37歲的王茂偉告訴記者,當初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生存,木偶戲皮影戲最開始市場很小,全團經濟效益不景氣,24歲畢業后就結婚生子,連孩子的奶粉錢都沒有。為了維持生計,晚上下了班還得去冒著風險去跑黑出租。不管生活怎么艱難,始終都沒有離開過木偶藝術。“如果我不做了,山西就沒有會做木偶的人了,不敢走,也不能走。”
如何讓這門藝術獲得更多觀眾的青睞,王茂偉想到了傳統工藝與先進技術相結合的路子。從制作材料的改進到安裝更多的機關,再多用高科技的LED燈、特效等,傳統木偶制作一直在改進。
原來都是用木頭,現在用報紙和牛皮紙來制作,加上含有中藥材的特殊漿糊,王茂偉制作出來的木偶不僅輕了,硬了,更使制作出的木偶最少使用50年。例如著名劇目《三打白骨精》中,如何表現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最開始只能用木炭加桐油把眼睛畫出來,現在經過改良,使用LED燈來展現,使得表演更加的活靈活現。
除了木偶制作方法的改進,劇目也在與時俱進。王茂偉告訴記者,最開始都是古裝劇,現在把一些意義非凡的歷史故事也展現出來,例如孫中山的故事、辛亥革命的故事、劉傳銘的故事,都在近期的創作中得以展現。
圖為孝義木偶戲表演現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逐漸重視傳統文化的培育和發揚,各種幫扶政策、資金補貼多了,全社會也意識到傳統文化是個寶,市場也好做了,看的人也多了,山西木偶皮影戲的日子才逐漸好了起來。”王茂偉坦言,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誰來傳承這門手藝,為了不讓這門手藝失傳,王茂偉經常帶著木偶戲去學校、社區演出,通過與學校合作,讓更多的孩子在來到劇團,現場體驗木偶的制作與表演,就是希望發現喜歡這門藝術的孩子,目前已經接待了6000多人的學生來體驗傳統非物質文化。可喜的是,現在已經有幾個徒弟在跟著學習。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模式再造 瓷藝升級——透視德化陶瓷文化產業2018-02-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