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家庭養老模式,近年來,我省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等模式快速發展,省政協委員積極建言。
海峽網1月26日訊 (海都記者 王林成 袁麗群/文 林丹 包華/圖)長期以來,中國人一直奉行著家庭養老模式。簡單說,就是父母年輕時養育子女,父母年老后由子女贍養。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在一定時期內發揮重要作用,有助于社會和諧與穩定。不過,隨著步入老齡化社會和人口結構的變化,近年來,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等模式逐漸出現,快速發展。
新時代的養老,怎樣進一步完善?本次省兩會,很多省政協委員將關注點投向了養老問題,帶來了不少金點子。
政策 我省重點推進八大工程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養老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力爭到2020年,我省養老主要指標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基本養老服務覆蓋全體老年人,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
具體來說,我省將重點推進八大工程,包括: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工程、機構養老服務工程、兜底保障工程、醫養結合工程、精神關愛工程、智慧養老工程、養老產業培育工程、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工程。
其中,我省明確提出,要完善城鄉養老服務設施網絡體系,培育壯大專業化服務組織,整合完善服務功能。到2020年,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全省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區鄉鎮,養老服務設施覆蓋60%以上的建制村。建設多層次養老服務機構,到2020年,民營養老床位占比超過50%。
金點子1 連片舊屋區改造,配套醫養用房
養老和居住,是相輔相成的兩個元素。對于新時代的養老模式,省政協委員曹暉表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和充實豐富的精神生活,已上升為老年人溫飽之外的迫切需求。
“目前各地正在進行的連片舊屋區改造,為幫助老年人更快實現自己的愿望提供了契機。”曹暉說,考慮到今后一段時期,居家養老仍然是大部分老人的首選的實際情況,以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機制的逐步完善,建議在舊改中按片區規模配套建設相應比例的醫養用房,推進“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得到更廣的覆蓋。
具體而言,曹暉建議,對那些愿意全托養老的老人,在本人自愿的基礎上,將其自身原有住房納入社區房屋租賃市場,所收租金用于老人的養老或其他支配。讓老人既能就近在社區舒心養老,又能隨時了解到自己房子出租的動態情況,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金點子2 辦“長者飯堂”,助力“抱團養老”
整合現有資源,滿足社會老人對抱團養老的迫切需求,在不少委員看來,也是很不錯的做法。
省政協委員楊京鐘就建議,將“長者飯堂”納入公共養老服務體系。一方面加大政府財政扶持力度,落實“長者飯堂”相關補貼制度,著重解決老有所養等問題。另一方面,開展親情牽手活動,鼓勵大學生、部隊官兵、愛心團體等群體,與老年人結對子,為他們提供精神慰藉和親情撫慰。
“長者飯堂”是居家養老服務的創新舉措。民以食為天,讓老人們能夠方便地吃上一口熱飯,對于走出老齡化、高齡化與空巢化疊加的養老困境,有著重要意義。
“我建議我省采取政府部門建章立制的方式,在小區會所劃定專門區域,創辦‘長者飯堂’。”楊京鐘說,抱團養老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需要政府加以規范,運用鼓勵措施促其健康發展。我省可先行先試,積極而為,研究制定相關實施意見。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高檔養老每月至少花1萬?警惕養老項目高檔化2018-01-22
- 2018從民生清單讀懂紅利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今年兌現2018-01-03
- “醫養結合”開啟養老新模式 泉州40家單位開展試點工作2018-01-02
- 福建省實施八大工程補齊養老事業短板2017-12-20
- 北京試點共有產權養老社區 住在養老院可拿產權證2017-12-13
- 北京專業養老人才不足3000人 培養速度無法滿足需求2017-12-05
- 福州舉行職業技能競賽 定西姑娘比賽“養老護理”2017-11-13
- 北京戶籍人口老齡化居全國第二 養老護理員缺口2.3萬2017-11-13
- 八旬老翁洗腳摔倒致死 養老機構被判擔四成責任2017-11-10
- 福建將多措并舉 補齊養老“短板”2017-10-31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人大代表黃正芬:創造條件讓能人回村任2018-01-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