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企在核心的電池、電機、電控領域,已擁有不俗實力;代表委員建議,要打通全產業鏈發展“經絡”。
2017年11月,福州第一部新能源汽車掛牌上路
海峽網1月31日訊 (海都記者 王林成 袁麗群/文 林丹/圖)如今,綠色的新能源車牌,在街頭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節能環保、降低排放,新能源汽車如今在國內越來越受到歡迎。然而,不少市民對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仍存有顧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充電樁還不夠普及。
眼下,在以電池、電機、電控等“三電”系統為代表的關鍵零部件領域,以寧德時代(CATL)為代表的閩企已擁有不俗的實力。福建的新能源汽車在整車領域已蓄勢待發,醞釀在汽車行業“換道超車”。如何促進我省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讓新能源汽車“飛入”更多百姓家,省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帶來了不少好建議。
【優勢】“三電”等關鍵零部件閩企快速崛起
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系統,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目前,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閩企已是業界不容忽視的力量,加之我省在汽車輕量化材料、汽車玻璃等領域的傳統優勢,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福建軍團”已擁有雄厚的實力。
2017年上半年,寧德時代一舉摘得國內動力電池市場桂冠。半年間,寧德時代在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占有率達到20.98%。這意味著每5輛純電動車,就有1輛是由寧德時代供應的電池。
寧德時代建立了亞洲最大的鋰離子電池研究院,形成了3000多人的研發技術團隊,其中,博士130人以上。技術上的優勢也讓寧德時代成為首家進入跨國汽車公司全球配套體系的中國動力電池供應商。
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只有寧德時代,我省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車身輕量化等各個配套領域都有一批領先企業,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電池方面,形成北有寧德時代、南有漳州猛獅的格局。而在占鋰電池成本42%的正極材料上,廈門鎢業利用濕法冶金技術,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課題】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還要打通“經絡”
閩企想要借助新能源汽車的風口,在汽車行業實現“換道超車”,全產業鏈發展是必由之路。
目前在省內,除寧德時代新能源動力電池、金龍新能源客車、廈門鎢業永磁電機等少數產品外,其他產品的技術水平普遍不高,基礎性技術積淀和產品研發投入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少、高層次專業人才需求缺口大、汽車零部件自配率低、制造成本高于傳統汽車等瓶頸性難題依然有待破解。
去年9月,福建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于加快全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促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30萬輛以上,打造千億新能源動力電池、電機基地,全產業鏈產值超1800億元,其中整車600億元、零部件120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這就需要我省進一步鼓勵既有的傳統汽車產業配套企業,往新能源汽車方向轉型。同時,集合省內“三電”配套的領先企業,并引進國內外先進配套企業,組成省內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在此基礎上,加強技術標準配套協同,補齊產業鏈短板,真正讓福建的新能源汽車實現全產業鏈發展。
【建議】重視廢棄電池環保處理
要實現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整車生產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省九三學社的集體提案就建議,應立足我省優勢產業,培育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及配套體系全產業鏈。加大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引進國內外知名新能源乘用車生產企業及“三電”等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研發機構來閩合作,培育壯大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考慮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信貸基金,以國家和地方補貼額度進行質押,通過財政貼息或低息貸款等方式減輕企業墊付資金壓力。
此外,省人大代表、國網福州供電公司(倉山客服網點)高級工程師陳展弘表示,我省應盡快出臺充電設施的相關標準和規范,提升公共充電樁的使用效率。
陳展弘還建議,新能源汽車電池一段時間之后,都會面臨損耗、廢棄的問題,政府部門應提前考慮,避免廢棄的電池污染環境,制定完善的回收處理辦法。
責任編輯:黃仙妹
- 今年福建擬安排專項資金10.72億 推廣新能源汽車2018-01-08
- 今年福建省擬安排專項資金10.72億元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2018-01-05
- 莆田云度車獲北京新能源汽車首批號牌2017-12-29
- 漳州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2017-12-28
- 永定推廣新能源汽車“安全當先”2017-12-12
- 中辦國辦新規!黨政機關要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辦公用房不得接受贊助2017-12-12
- 新能源汽車可預約靚號上牌?天津交警稱系虛假信息2017-12-09
- 福建加大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車未行 樁須動2017-11-29
- 新能源汽車上牌之后,前路咋走?2017-11-28
- 福州充電樁不好找?未來3年大規模建充電設施2017-11-28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新能源汽車 福建如何“換道超車” 代表委員建2018-01-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