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大代表:四鏈融合 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28日,省政協委員們就提升福建自主創新競爭力等問題展開討論。 本報記者 林輝 攝
東南網1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永珍 張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成創新型省份。省人大代表們認為,我省應著力推進產業、創新、資金、政策四鏈融合,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當前,我省頂尖的科研機構及科研人員隊伍有限,本土創新型高科技企業相對較少,創新資源存在短板,如何突破?
省人大代表、閩江學院海峽兩岸高等教育合作與交流研究所副所長黃蕾認為,我省應推進創新型大學建設,發揮協同創新優勢,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她建議,建立企業家、企業技術人員入校輔導教師或教師進入工廠學習的交流機制,學校對教師的評鑒機制也需相應改變,例如減少“科研論文發表數目”在教職評估、考核中的比重,增加對產學合作實際績效考評,對參與輔導機制的企業提供必要的獎勵;學習臺灣建立優勢高校及優勢專業對企業輔導和領養的制度,企業既可以作為高校在校學生的實習基地,同時也接受來自高校的知識輔導。此外,在對學校與企業的財政補貼和政策優惠的部分,應減少單一的稅費補助方式,實施融合產、學、研創新要素的綜合性補助方案。
“要發揮開發區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的引領帶動示范作用。”省人大代表、云度新能源汽車公司總經理劉心文建議,省里安排專項經費支持和推動省內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十大開發區設立分支機構或精準對接重點企業,共建技術創新中心、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等創新載體,在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產品研制等方面強化合作關系,提升開發區的自主創新水平。支持和推動高校與重點開發區共建大學生創業創新基地、大學生實習基地等。
創新驅動,人才是關鍵。代表們認為,要創新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機制,匯聚更多優秀企業家、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省人大代表、致公黨福建省委副主委、廈門市委專職主委徐平東建議,完善創新人才的鼓勵政策,對處于中間層的大量軟件工程師,應著力解決其住房、子女教育等困難;完善產業生態環境,形成能吸引研發人才的產業鏈。
“要激發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省人大代表、福建省海安橡膠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工會主席朱素潔說。她建議,我省應加快建立健全企業家培訓體系。要設立企業創新風險補助基金,探索建立企業創新保險、擔保和風險分擔制度,引導金融機構為企業家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產業轉型升級亟須創新驅動。省人大代表、青蛙王子(中國)日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振輝表示,推動我省日化行業由大變強,政府應出臺更多支持日化行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行業企業應用型研發機構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對行業中小企業職業培訓工作的支持力度。省人大代表、仙游元生智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清壽建議,我省應該結合國家電子信息領域設立的引導基金,在短期內建立規模較大的省級電子信息引導基金,并制定可操作的基金配套政策,使引導基金能夠及時與企業自有資金投入相配套,促進引資企業的投資規模迅速增長。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人大代表鐘慶達: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2018-01-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