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快干·實干·會干——寫在2018年福建省兩會閉幕之際
東南網2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戴艷梅 張輝)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過去的五年,是福建苦干實干、奮力趕超的五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了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宏偉藍圖,為福建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后五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奮斗和拼搏在這里接續,要把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
趕上新時代,搶抓新機遇,干出新作為。省兩會期間,一場場審議與討論,匯聚民意、反映民聲、集納民智,將全省人民的殷切期盼,升華為今后五年發展的目標任務和2018年重點工作,勾勒出更加美好的生活。代表委員們表示,我們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機遇期,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總書記囑托,苦干實干,做好新時代答卷,齊心協力把已經繪就的宏偉藍圖鐫刻在八閩大地。
快干——面對新征程,以奮進者的姿態不斷開辟新的局面
1月29日下午,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剛閉幕,省政協委員、安溪華祥苑茶基地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文華就馬不停蹄地趕往機場,當晚飛往北京參加一場茶業推廣活動。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握總要求,走好特色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肖文華感覺到跨越發展的機遇期撲面而來,時不我待。
作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華祥苑近年來在安溪、武夷山、古田等地將有機茶基地打造成集觀光、度假、茶事體驗、茶文化傳播為一體的茶莊園。其中,在安溪縣龍涓鄉,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的互利經營模式,帶動1.5萬余戶茶農實現增收,對促進農業增效、產業升級以及茶產業的標準化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認為,鄉村振興戰略要著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發揮福建茶產業優勢,提升福建作為
中國茶核心產區,打造千億產業。”肖文華說,鄉村振興要緊緊圍繞農業農村同步現代化這一根本目標,牢牢把握優先發展和融合發展兩大原則干好干實,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省政協委員、福建農林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賴鐘雄認為,大力推進“三農+”,讓“三農”與各領域跨界融合,產生各種基于“三農”的新興發展模式和創新體系,激發“三農”和社會經濟活力,培育出新興業態和公共服務模式,對于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身處美好的新時代,省人大代表、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丁勇同樣感到發展的緊迫感。
“25年前,第一批創業者的到來喚醒了沉睡已久的廈門灣南岸,閩南傳統漁村逐漸蛻變為宜居宜業的新港城。”眼下的漳州開發區,正處于新的“風口”。丁勇說:“特色鮮明的灣區經濟已成為福建加快發展的一大亮點。地處廈門灣南岸的漳州開發區,是福建灣區經濟生態圈中的生力軍,理應有所作為。”
機遇千載難逢,稍縱即逝,不快干不行。
“過去的一年,漳州開發區著力開展‘三抓三比、十項競賽’,積極落實‘馬上就辦、真抓實干’。面對國內外航運物流業整體下滑的形勢,一方面,我們不斷完善現代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升級臨港工業;另一方面,將發展重點瞄準新興產業,初步確立了智能汽車產業、泛信息技術、文化旅游、大健康、臨港產業‘五大百億產業’。”丁勇說,對標改革開放先驅蛇口,漳州開發區正提振精氣神,奮力前行。
實干——面對新挑戰,把改革進行到底,在抓落實上投入更大精力
改革,少不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氣,更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決心嚴明責任、狠抓落實,夯實前行的每一個足跡。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把行政聯動比喻成網購,彰顯了我省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決心。
過去五年里,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精準放權、改進政務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取得了積極的成效。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取消,90%以上事項實現網上辦理。
“然而,由于平臺大數據融合尚未形成,不同部門審批、監管和服務事項的信息化系統互不兼容,有些數據還不能共享互認,有的甚至僅把網審平臺當作‘信息存儲器’和‘數據統計機’。”省政協委員、民革福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董良瀚對如何進一步發揮“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作用提出了建議。
他呼吁,盡快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運行系統,統籌各部門信息技術規劃方案,形成規范統一、上下聯動的電子政務審批網絡系統。建立跨部門、跨層級乃至跨地區的并聯審批,切實做到證件聯用、信息聯通、服務聯動,達成全程網辦、全程通辦,打通數據壁壘,消除信息孤島。
“發揚釘釘子精神,在抓落實上,不實干不行。”在省人大代表、大田縣縣長林金龍看來,要實現趕超目標,既要當促進派,又要做實干家,“我們采取的策略是,無論是民生項目、生態項目還是產業項目,都盡可能地采取項目說話,將目標分解細化到具體的行業、單位、責任人,制定明確的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以此保證目標得到實實在在的落實。”
大田礦藏資源豐富,采礦歷史長達600多年。“面對礦山水土流失點多面廣、流失嚴重、恢復期長等這些‘硬骨頭’,我們建立了礦山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庫,按輕重緩急,重點對停采、廢棄、無主、閉坑等礦山進行草灌喬相結合治理。”林金龍說,大田同時探索出了礦山水土流失治理的“五園”模式,因地制宜地將治理點打造成家園、公園、田園、工業園、物流園等,實現了生
態效益與民生效益、經濟效益的對接。
會干——面對新使命,不忘初心,統籌兼顧奏出最美樂章
“知其事而不度其時則敗。”搶抓新機遇,既是對自信和勇氣的考驗,更是對智慧和初心的檢驗。
今年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政和縣委書記黃愛華提出了建設廖俊波干部學院的建議。
“政和是廖俊波同志生前為之努力奮斗的地方。”黃愛華說,主政政和期間,廖俊波同志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苦干實干,致力發展城市、工業、旅游、回歸“四大經濟”,實現了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新時代,我們更需要汲取榜樣的力量。”
在黃愛華看來,新時代同時意味著新矛盾、新壓力、新挑戰。遇到的問題常常復雜敏感,涉及的領域常常系統全面,不學習不行,不會干也不行。
對于學習的重要性,作為基層法官,省人大代表、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法院巷口法庭庭長黃志麗同樣深有體會。
“當前,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已經提高到新的層面,也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但如何提高干事創業的效率與質量,還需要科學的工作方法和策略,以及不斷的創新。”這兩年,黃志麗的工作重心從基層法院轉向基層法庭,在開展司法工作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也更加復雜,“除了案件的辦理,還需要考量紛繁復雜的社區關系、如何和老百姓打好交道。”
新時代、新使命,挑戰雖艱,希望尤盛。省政協委員、廈門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許毅青認為,要推動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必須建設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建議制定“福建工匠”培養選拔計劃,加快打造一支與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大省要求相適應的高技能領軍人才隊伍。
旗幟引領方向,道路就在腳下。
在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讓我們投身新時代,擔當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人大代表:四鏈融合 加快建設創新型省2018-02-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