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安順,聚居著一支與眾不同的漢族群體--屯堡人,他們的語言、服飾、民居建筑及娛樂方式都沿襲著明代的文化習俗,演義著一幕幕明代歷史的活化石。
史載,明洪武年間,30萬明軍調北征南,進入云貴。亦守亦屯,駐軍即為屯軍,駐居之地名為屯堡,散處各地,家口隨之。如今的安順屯堡人,實為明初屯軍的后代子孫。600年過去,征南明軍早已隨世變遷無可追尋,惟安順屯堡遺風猶存,實發人幽思。
屯堡女人是屯堡文化的忠實守護者,奇異的“漢裝”一穿就是六百多年。據史記載:“婦女以銀索綰髻分三綹,長簪妝也。”這明確地說明了屯堡婦女的裝束是朱元璋老家漢族婦女的正統裝束。
屯堡人的服飾以青、藍色為主,不能不認為是他們對祖上來自長江一帶的眷眷依戀之情的敘說。中國服裝發展到明代,綜合傳統式樣自成體系。屯堡人服飾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婦女的衣著和裝扮上。屯堡婦女始終保持大袖長袍尖頭鞋等明代遺風,身著或青色或藍色或紫色或粉色或綠色或白色的大襟大袖長袍,系“絲頭腰帶”,后吊長長絲絳,在袖口、衣襟處鑲嵌美麗的花邊。長發挽髻套上馬尾編織的發網,插上銀質和玉石發簪,腕戴銀手鐲,耳吊銀質玉石耳墜,腳穿尖頭平底繡花布鞋,客扎白布帶(老年人多為黑色)。如今,在裝束上增添了一塊方頭巾和彩帶黑色圍腰。年齡較大的屯堡婦女被稱作“太婆”,服飾較為樸實,并多以青色為基調,其頭飾較為簡單,把頭發梳在腦后挽成發髻,罩上馬尾編織的發網,插簡單的管簪,并包上一塊青紗帕或青布,所穿大袖子長衣服的衣領袖襟繡簡單花邊,系青布腰帶和圍腰布,腳穿尖頭繡花鞋。冬季,小腿上包裹腳布(綁腿)以御寒。
滿清入關統治中國后,極力推行本族服飾,只有處于偏僻之地的屯堡人依然我行我素,穿著延續了數百年的明朝傳統服飾。服飾色調以寶藍色為基本色,兼有深綠色或紫色,但絕不用紅色和黃色。屯堡服飾無論在色彩還是款式方面,都明顯地保留著元末明初江南服飾的某些特點。
屯堡女人以紗帕代頭巾,非常講究梳頭,婚前獨辮,婚后束髻修面修眉,梳理“前發高束,形似鳳凰頭”的三綹頭發型,左右兩邊先垂下蓋住耳朵,又盤繞回來與中間部分絞合,挽成發髻,再用銀制或玉制的長簪插牢,佩戴耳墜、手鐲、戒指、手籠等飾物。已婚年青婦女,頭包白帕,耳戴銀飾。老年婦女頭包青帕,身穿斜襟右衽藍色廣袖長衣。遇到婚喪嫁娶和喜慶節日,屯堡婦女往往穿著色彩鮮艷的服飾,儼然一副明朝江南漢族女子的風韻,成為行走在貴州少數民族地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屯堡婦女的服飾,是民俗考古的游覽觀光的活化石,是活著的歷史。六百年的屯堡,六百年的故事,六百年的滄桑。歲月悠悠,明清的中原文明早已成為現代的史書,時光倒流,六百年前的江南風物在這里被定格。黔中屯堡人,以其遺存的古風和鮮明的特色為世人所驚嘆、震撼!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吳篤琴:傳承酸湯是我的責任和使命2018-02-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