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長鼓舞》
本報訊 2018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雖然已于昨日在飛鳳山奧體公園圓滿落幕,但此次活動規模大、特色濃、項目多、節目精、參與廣,讓人們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共享多彩民俗,同品濃濃年味,受到了熱烈歡迎。不少參與的市民意猶未盡地說:“本屆民俗文化節剛落幕,就已經在期待下一屆啦!”
定西皮影戲、花兒首現民俗文化節
“皮影戲開始了,走,我們一塊去!”昨日14:00,皮影戲再次在民俗文化節上演,吸引了眾多市民。
表演團隊來自甘肅定西臨洮縣白楊皮影戲團,7位表演者首先為大家帶來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只見表演者各司其職,團長張成杰在白色幕布后面忙乎著,雙手靈巧地操縱著五根竹棍,同時嘴也沒閑著,說、念、唱一人擔綱;其他表演者則賣力地奏響各種樂器,共同配合畫面,講述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精彩好戲。
張成杰今年69歲,從13歲起學習皮影戲,是當地家喻戶曉的皮影戲大師。眼下正值新春,全國各地有不少地方邀請他們團去演出,但張成杰帶著團隊來到福州,參加了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他告訴記者:“皮影戲不僅是國家級非遺項目,還入選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能借助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這個大平臺,向兩岸朋友展示皮影戲的風采,是我們的榮幸。”
祖籍山西的外來務工人員林群心告訴記者:“過年時,老家會上演皮影戲,沒想到在福州也看到了,找到了濃濃的年味。”
昨日,來自甘肅定西的劉郭成、楊狗娃和郞學會在花兒表演專場上一亮嗓,立即技驚四座,高亢、悠長的歌聲贏得了如潮掌聲。不少市民邊鼓掌邊點贊:“嘖嘖,這可全是中國好聲音啊。”
國家級非遺項目花兒,是流傳于西北地區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詞中將青年女子比喻為花兒而得名。花兒也入選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大家也許很難相信,3位表演者均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平時以種植當歸為業。記者問今年54歲的劉郭成幾歲開始學習花兒,他驕傲地回答:“我們當地人會講話就會唱花兒了。”
市民王奮樂說:“民俗文化節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原汁原味的民俗精粹,太棒了!”
舌尖尋味慰鄉思
鼓樓的同利肉燕、木金肉丸,臺江的潮安黃米糕,倉山的傳統禮餅,晉安的后嶼線面,馬尾的葛粉包,長樂的古槐肉燒,福清的海蠣餅,閩侯的尚干拌面,連江的下嶼肉燕,閩清的冰橄欖,羅源的烏米飯,永泰的蔥餅……本屆民俗文化節上設置的福州美食專區,將福州各縣(市)區的當家風味小吃“一網打盡”。
昨日,從美國返榕過年的鄉親林永康一口氣連吃三碗肉燕,他心滿意足地告訴記者:“我小時候特別愛吃我們福州的肉燕,到美國后非常想念肉燕,如今又吃到了,不僅解了饞,更重要的是慰藉了鄉思。”
臺灣文創產品受矚目
大象、雄獅、老虎……在民俗文化節兩岸文創精品專區,記者看到一批文創紙制工藝品,雖然是紙制品,但件件作品不失質感,栩栩如生,讓人贊不絕口。
這些文創紙制工藝品是臺灣紙箱王藝術館團隊帶來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團隊還用紙打造了福州三坊七巷等景點,希望讓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福州,同時也宣傳綠色、環保理念。
工作人員還表示,這是他們首次參加民俗文化節,希望通過民俗文化節感受大陸文創的魅力,與大陸同行交流,碰撞出更多文創火花。
責任編輯:趙睿
- 廈門湖里元宵民俗文化節 世界最長吊龍亮相2017-02-12
- 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 在花海公園開場2017-02-10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鬧元宵 看民俗”福清端出15道“年味大餐”2018-03-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