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雷干灼施展畬族外治療法。
畬族山歌、畬族服飾、畬族醫藥……昨日,記者前往羅源起步鎮水口洋村采訪。這里是畬族行政村,也是革命老區村。記者一下車走到村口,白墻黛瓦的畬族文化長廊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長廊以生動形象的圖文形式,向人們直觀介紹了羅源豐富的“非遺”資源。
“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我們這里不僅文化氣息濃了,而且自從村民把自家祖厝騰出來當作公共文化活動中心后,我們村有了固定的文化活動場所,文化活動越來越‘火’啦。”村民雷鳳鳴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水口洋村畬族文化活動中心位于一座老厝內,這是一座木結構的傳統建筑。當地老人告訴記者,這座老厝始建于清末,迄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冬暖夏涼,現仍有不少人居住于此。
畬家書屋、畬族醫藥、畬族山歌、畬族服飾,記者在老厝內看到,老厝二進的東西各兩間廂房,已變身畬族文化展示館,向人們展示畬族特色文化。
“兩年前,居住在此的村民雷信珠和雷干灼共騰出了自家祖厝近400平方米,當作村文化活動中心和畬族文化展示館,讓村民們開展公共文化活動有了陣地,由于這個文化活動中心就在不少村民的‘家’里,大家抬腿就到,文化活動中心的利用率非常高,人氣非常旺。”村支部書記雷文斌向記者介紹。
記者看到,在畬家書屋內,有近千冊的圖書。據介紹,圖書定期更換,保證了圖書常看常新。
畬族醫藥是國寶級的非遺項目,其包括外治療法、傳統正骨、解毒通利法、食物療法等。記者在畬族醫藥展示館里看到,這里以圖文的形式,向人們詳細介紹了刮法、挑法、捏抓法、熏法、吹法、搓法、熨法等畬族醫藥的外治療法。年過八旬的雷干灼便是畬族外治療法的高手,據說“手到病除”。
雷干灼告訴記者:“畬族醫藥等畬族特色文化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后人的寶貴遺產,我們要好好利用、保護并傳承下去,所以我們把自家房子騰了出來,讓畬族特色文化有個集中展示的平臺。”
在畬族醫藥館里,記者還看到了不少草藥標本,村民爭先恐后地告訴記者:“畬醫有‘醫食同源’之說,我們幾乎家家戶戶常用家禽家畜配草藥食用,具有食療作用的草藥有100多種呢。”
畬族服飾展示館則展示了畬族獨特的鳳凰裝等民族服飾。
據介紹,接下來,水口洋村還將舉辦織布技藝、草藥的辨識與用途、畬族山歌等講座,活動地點就在水洋口村的文化活動中心內。
“我們一定要用足用好文化活動中心,舉辦一系列文化活動,不斷提高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雷文斌如是說。
責任編輯:趙睿
- 龍巖武平鄉村春晚上演非遺民俗盛宴2018-03-01
- 吳篤琴:傳承酸湯是我的責任和使命2018-02-27
- 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單公布!福州這26人入選2018-02-26
- 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讓荊州非遺“火”起來2018-02-26
- 湖北紅安縣整體推進旅游與文化特色產業融合發展2018-02-26
- 土家“幺妹兒”——非遺傳承“輕騎兵”2018-02-24
- 這些震撼心靈的千年傳承 也許只有中國人能做到2018-02-23
- 春節期間 非遺亮相福州三坊七巷2018-02-22
- 云霄縣2018年慶新春·民俗、非遺攝影作品展舉行2018-02-22
- 福州羅源一7旬老人剪出1米長《畬家之春》2018-02-14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住閩全國政協委員審議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2018-03-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