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并提出了通過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改革來實現這一目標。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謝良地認為,眼下的看病難、看病貴首先是醫療資源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供給不足的問題,而患者趨向將關注點集中在少量優質醫療資源上。分級診療正是破解當下無序就醫的重要方法。
他提出,在理想的分級診療格局下,病人遇到問題第一步需要由全科醫生進行處理,以決定是在基層治療還是需轉診到上級醫院。作為整個體系的最前端,培養全科醫生是打通分級診療“最后一公里”的關鍵。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經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已達20.9萬人,而按照國家提出的到2030年要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的目標,全科醫生的缺口接近50萬名。
謝良地建議,改革完善績效工資制度、增加收入來源,加大職稱晉升傾斜力度、提高職業榮譽感,以提升全科醫生的崗位吸引力。同時,通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訂單定向免費培養、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專碩研究生教育等多種途徑,擴大全科醫生的培養規模。
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更好實施分級診療的另一項重要舉措,則是開展醫療聯合體建設,以醫聯體之“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
目前,福建全省各地以城區醫聯體、縣域醫聯體、跨區域醫聯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形式,組建各級各類醫聯體302個,覆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856個,實現全省所有公立三級醫院參與醫聯體建設的目標。謝良地所在的福建醫大附一醫院就曾牽頭成立我省首個跨區域醫療聯合體。
謝良地今年帶來的提案,雖無關“看病”,卻直接關系健康。
“其實很多疾病的產生,都與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謝良地說,“尤其是慢性病,可防難治。”他認為,我國要建立全民大健康意識,把防止慢性病的戰線前移到青少年階段。因此,他建議,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基石16字格言,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戒煙限酒”寫進小學教科書,營造一種全社會都重視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圍。
責任編輯:肖舒
- 全國政協委員呂培榕:營造民營企業良好信用環境2018-03-06
- 全國政協委員王一鳴: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件初步具備2018-03-06
- 全國政協委員唐江澎:徹底禁止炒作狀元2018-03-06
- 全國政協委員阮詩瑋:深化學制改革 培養創新型人才2018-03-06
- 全國政協委員王春法:盤活文物資源 展示中華文化的整體性系統性2018-03-05
- 凝聚力量 共謀良策——全國政協委員抵京側記2018-03-01
- 全國政協委員1日陸續報到2018-03-01
- 住閩全國政協委員討論加強和改進政協民主監督工作2017-03-11
- 住閩全國政協委員分組討論民法總則(草案)2017-03-10
- 全國政協委員高建平建議:加大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力度2017-03-10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政協記者會許家印答記者問:抓住扶貧的“牛鼻2018-03-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