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創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也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這幾日,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如何建設創新型省份、如何為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貢獻福建力量展開討論。
全國人大代表、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杰認為,去年公司業績同比增長34.45%,源于主打健康環保的創新產品。這背后,是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和研發團隊在發揮作用。但他更愿意將成績歸功于福建鼓勵創新的環境。
“政府辦事效率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持續優化,企業可以專心搞研發創新,以工匠精神做好產品。”他說,近幾年企業先后從各級政府獲得創新扶持資金上千萬元,極大激發了通過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潛能。
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去年,我省率先出臺《福建省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分段補助實施辦法(試行)》,對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給予分段補助、增量獎勵。目前,全省已有431家企業享受企業研發經費預補助1.14億元,帶動企業研發投入81.4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在全國政協委員、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暉看來,深化產學研融合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集眾智、匯眾力。
“這幾年,我們通過與高校共建研發機構、積極承擔政府部門的重點科技項目、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有效搭建起人才培養與考察的平臺,同時實現科技資源共享,極大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他說。
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校長張榮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的表述,是理念上的突破。
“融通創新有若干維度。首先是選題融通,通過企業選題,使企業需求與高校、科研院所研發有機結合;其次是人與技術融通,讓更多學生參與到企業技術研發中,將人與技術一起輸送到企業;三是促成企業與現有科研成果融通,將已有科研成果推薦給企業,協助企業進行落地后再研發。”張榮說,融通既包含技術服務、技術引領,又囊括技術引進、技術育人,對構建創新型社會都至關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華僑大學校長徐西鵬表示,融通創新對產學研結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之間實現無障礙的信息共享、資源互通,將好技術變成好產品。他建議,政府要積極引導建立更有效的校企協同研發平臺,搭建更有效的師生直接參與企業研發的工作平臺和工作機制。
產學研如何深度融合,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認為,創新人才不足正嚴重困擾體育用品行業轉型升級,亟待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議采取諸如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人才之間的互相交流和相互任職等方式,發展一批產學研合作示范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資源,這是創新發展的最大富礦。代表委員們認為,創新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比拼。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張璐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擴大科研機構和高??蒲凶灾鳈?rdquo;倍感振奮。“讓科研工作在更寬松的環境下從事工作,這對科研人員是件好事。”她認為,用論文、資金等條條框框約束科研工作者,偏離了做科研的本心。只有全社會營造更好的重視人才的氛圍,科研工作者才能充分地發光發熱。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鄭蘭蓀認為,福建要實現超越發展,必須高度重視人才的作用,培育、引進固然重要,讓人才“干得好、留得住”才是根本之策。推進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研評價制度改革,鼓勵科技工作者主動將研究工作與國家需求相銜接,放心地“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是當務之急。只有推進這項改革,才能為人才發展提供更公平的環境、更廣闊的平臺。
責任編輯:肖舒
- 3月12日:人代會繼續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政協舉行主席團第二次會議2018-03-12
- 福建代表團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參加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2018-03-12
- 福建省全國人大代表堅決擁護憲法修正案表決通過2018-03-12
- 習近平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2018-03-10
-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2018-03-10
- 關于中國經濟的4個問題,兩會給出明確答案2018-03-10
- 住閩全國政協委員審議政協章程修正案草案2018-03-10
- 福建:提升幸福感,從補齊短板開始2018-03-10
- 央行記者會,周小川回應熱點問題!數字貨幣、金融監管、住房貸款…2018-03-09
- 習近平:“功成不必在我”意在打基礎、謀長遠2018-03-09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憲法修改前后內容對照表2018-03-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