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張其成。本人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張群) “中醫藥是最能代表中國國家形象的文化符號,是增強‘文化自信’、助推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級非遺“張一帖”醫家第十五代傳承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張其成說。
張其成認為,中醫藥具有科學與人文雙重屬性。就文化屬性而言,中醫藥學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又與人體健康、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中醫文化對外傳播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在張其成看來,中醫文化具有超越意識形態、符合社會潮流、貼近百姓生活的獨特優勢,其天人合一的思想、簡便廉驗的特色正引起包括歐美發達國家在內的很多國家政府和人民的關注和喜愛,“通過中醫文化對外傳播可以展現中華優秀文化的巨大魅力,進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然而,中醫藥文化沒有納入國家和文化部文化發展規劃,沒有列入國家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支持范圍、缺乏國家扶持的重大項目,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等現狀令張其成十分擔憂。
“將中醫藥文化納入《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張其成建議,應當切實將“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為“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作為國家級非遺“張一帖”醫家第十五代傳承人,張其成認為,弘揚中醫藥文化必須要加大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應當將“中醫藥”相關項目積極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記憶名錄;增加國家非遺中醫藥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的數量,加大對現有非遺項目包括資金在內的全方位支持力度。
“應當設立‘中醫藥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和‘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張其成認為,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國家中醫藥非遺傳承保護中心、國家中醫藥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的成立迫在眉睫;同時,務必大力發展中醫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醫藥文化資源的數字化轉化和開發、中醫藥數字文化產品的創作,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
此外,張其成表示,依托文化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國家漢辦孔子學院以及由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成立的海外中醫中心,設立中醫藥文化學堂,開設“中醫文化”課程,策劃舉辦中醫藥文化活動,開展中醫藥本土化的調查研究,對于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塑造國家形象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趙睿
- 閩派中醫首獲“國醫大師”稱號 從事中醫藥工作63年2017-06-30
- 外國記者眼中的中醫藥“一帶一路”2017-05-14
- 畢業5年辦24家藥店 山東中醫藥畢業生創業當老板2017-04-18
- 連城縣打造培田中醫藥健康特色小鎮2016-10-21
- 海都名醫門診昨日揭牌 中醫藥大咖點贊2016-09-12
- 福建啟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申報創建工作 2016-08-10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王元鳳:退而不休躬耕鄉村文化“田”2018-03-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