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的“南大門”新厝鎮,擁有伡鼓舞、海族舞等豐富的傳統民俗文化資源,曾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面對農村人口大量外流,該鎮積極尋找新的傳承之道,讓代表傳統文化精髓的民俗形態走出鄉野,到更大舞臺展示風采。
海族舞表演
民俗出鄉村,邁向大舞臺
狗年初一,一場特殊的“舞臺劇”在福州市繁華的三坊七巷景區舉行,來自新厝鎮大澳村的村民,借福清海絲文化展示周的契機,將傳承近千年的獨特民俗——海族舞,首次搬到5A級景區。
據大澳村黨支部書記陳高坤介紹,海族舞的起源可追溯至南宋,每從海洋中獲得饋贈,靠海而生的人們就會模仿鰲、蝦、烏賊、鯧魚等水產的形象,跳起海族舞慶豐年。“從前只是在村里自娛自樂,這次派了30多名經驗豐富的村民進城表演,沒想到大家這么愛看!”陳高坤感慨地說。
除了大澳村海族舞,在為期10天的海絲文化展示周上,新厝鎮的民間文藝隊伍十次擔綱主角,伡鼓舞、五瑞獸、海族舞等輪番上陣,舞出了新厝鎮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實力,也讓當地民俗表演在更大的舞臺上找到存在感。
“就拿伡鼓舞隊來說,鎮里已連續多年參加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等大型演出,而且是全鎮的隊伍輪流上陣,大家都有機會。”新厝鎮綜合文化站站長、文教服務中心主任王鎮介紹說,在走出鄉村的過程中,民間文藝隊伍的表演水平和自信心都有了很大提升,獲得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這對民俗傳承大有幫助。以伡鼓舞為示范,五瑞獸、海族舞等新厝民俗元素也有了更多亮相大舞臺的機會。
民俗進校園,非遺年輕化
“咚咚鏘!咚咚鏘!”每周一下午,新厝鎮硋灶中心小學都會傳來鏗鏘有力的鼓樂聲,這是校園伡鼓舞隊正在舉行每周一次的集中排練。從2014年開始,伡鼓舞已經成為這所小學極有特色的一項“校本課程”。
作為當地最有代表性的一項民俗,伡鼓舞2007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鎮里16個建制村,舞隊達到26支,逢節慶廟會、新房喬遷等好日子,這一表演是鄉民們必備的文化項目。然而,由于農村人口持續外流,大多數伡鼓舞隊里都難覓年輕身影。
文化的傳承,勢必從娃娃抓起。依托鄉村少年宮平臺,由政府出資扶持,新厝鎮把伡鼓舞傳統民俗率先引入校園,力爭從小學生開始,培養新一代傳承人。”硋灶中心小學老師翁智敬介紹說,學校從三到六年級學生中選擇隊員,組成了一支50多人的伡鼓舞隊,安排四位有文藝特長的老師負責排練。為了讓學生們學到原生態的舞技,學校還從民間文藝隊伍里請來了經驗豐富的老藝人授課。
值得一提的是,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基礎上,這支學校舞隊在節目中增添了新時代文化元素。“以前就是圖個熱鬧,現在我們在排練中融入了舞臺表現元素,通過隊形變化和豐富的肢體語言,大大提高了伡鼓舞的觀賞性。”翁智敬說。
四年來,硋灶中心小學的伡鼓舞隊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上一屆隊員畢業后,又有新一屆學生加入伡鼓舞隊,至今已有累計四屆、200多名學生掌握了伡鼓舞技藝,傳承源源不斷。”翁智敬告訴記者,學校今年準備再引進一個非遺項目——五瑞獸表演,計劃組織20多名學生傳承這項非遺,讓非遺文化成為學校的特色和亮點。
大院搭平臺,交流促提升
“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們,我想死你們了!”去年冬天,著名相聲藝術家馮鞏帶領中國廣播藝術團到新厝鎮慰問演出。臺上臺下,高水平的藝術惠民演出與本地非遺民俗展示相映成趣。這并不是該鎮第一次迎來國家級的藝術家,2017年的福州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都曾在新厝鎮硋灶文化大院舉行。
這座“文化大院”原是硋灶中心小學的舊校舍,2001年閑置。原本計劃出租的老房子2008年改建成新厝鎮綜合文化站,成為一座洋溢著濃厚鄉土氣息的“文化四合院”。在這里,中心戲臺、排練室、器樂室等12個功能室一應俱全,福清僑鄉藝術團每年下鄉送來演出,戲臺上年均十幾場專業劇團的戲劇表演,全鎮30多位器樂愛好者逢周日集體在此排練,伡鼓舞隊、五瑞獸等幾十支民間文藝隊伍在大院里排練和參加匯演……
“文化大院”的建成,為新厝鎮搭建起一個綜合性交流平臺,不僅讓現代藝術“引進來”,還為民俗載體提供了互學互鑒、共同提升的機會。
如今,以硋灶文化大院為示范,因地制宜建設的文化平臺在新厝鎮接連出現:江兜村依托華僑中學舊樓建成了家規家訓館,全面展示鄉村民俗文化,成為鄉風文明建設新樣本;鑫泰農家小院里擺滿了鄉村氣息濃郁的藏品,將福清民情和歷史娓娓道來……在這些新舊交融的文化大觀園里,傳統民俗借助傳承的創新迎來了新的機會。(記者 卞軍凱 通訊員 毛晨熙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 吉林省成立全國首家二人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2018-03-29
- 一個非遺傳承保護項目的啟示2018-03-28
- 襄陽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達到7人2018-03-28
- 專家巴莫曲布嫫:青年賦權與參與式發展 促進可持續非遺保護2018-03-27
- 周憶軍:VR技術“撞上”文化傳承 過程比結果更有趣2018-03-21
- VR遇上“老藝人” 碰撞傳承新火花2018-03-21
- 代表帶著“非遺”上兩會:非遺傳承要“動起來”而非“凍起來”2018-03-20
- 湖北文藝工作者春節期間應邀赴多國演出 荊楚文化大放異彩2018-03-20
- 廣州動漫學子跨界玩非遺為傳統工藝注入新鮮血液2018-03-15
- 品味非遺 珠海斗門民間藝術大巡游“開戲”2018-03-14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兔毫連盞烹云液 能解紅顏入醉鄉2018-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