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陶永紅(右)給朱麗清(左)等傳授贛發繡技藝。贛發繡,是以發絲為線在布織物上進行刺繡的一種具有贛鄱地域特色的民間手工刺繡藝術。其工藝流程分為上繡繃工序、底稿繪制工序、發絲刺繡工序、繡品裝裱工序等24道工序。贛發繡第十七代傳承人陶永紅,繼承傳統不斷創新,研制出“渦紋針法”和染發技術,增加了發繡的表現力,并將單一的“墨繡”拓展為“彩發繡”,將贛發繡推至一個新的高度。 2004年,她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集生產、保護為一體的南昌永紅贛發繡發展有限公司,還創辦職業培訓學校,與社區、院校、村委會等合作,先后為社會免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3000余人,讓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得以傳承和發揚。據悉,贛發繡歷史悠久,傳承至今近500年歷史,被列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攝
4月13日,陶永紅在展示她創作的10米長卷《清明上河圖》彩色發繡作品。
這是陶永紅在宣紙上創作的贛發繡作品(4月13日攝)。
4月13日,陶永紅在介紹贛發繡的手工制作工藝流程圖。
4月13日,陶永紅在展示她創作的10米長卷《清明上河圖》彩色發繡作品。
這是彩色發繡《清明上河圖》特寫(4月13日攝)。
這是彩色發繡《百蝶圖》特寫(4月13日攝)。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最后一天 精彩不容錯過2018-04-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