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貢扎染作品。 童笑雨 攝
中新網嘉興4月21日電(童笑雨)一雙素手浸染百布,一抹藍色道盡萬般形態。4月20日,來自全國的染纈技藝傳承人、專家、設計師及創業者齊聚浙江嘉興“2018‘青出于藍’第二回傳統染纈技藝傳承人對話”現場,共商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的融合與創新。
染纈是古代絲綢印染工藝的總稱,傳承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但在工業性印染技術的沖擊下,染纈的魅力已塵封于江湖久矣。
據悉,本次活動集結了中國傳統染纈技藝灰染、扎染、蠟染、黎族織染和貴州楓香染等14個傳統染纈項目,共涉及9個省、15位傳承人。
“振興傳統工藝已成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重要任務。”浙江省文化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陳瑤在致辭中表示,染纈技藝要想實現活態傳承,就要從多方面推動創新。
活動現場,一名傳承人向大家展示他的作品。 童笑雨 攝
從鼠標墊到胸針再到印花包袱布,北京阿尤北斗服裝服飾有限公司的尤鴻雁用“麒麟汪”的造型搭建起傳統藍印花布中麒麟形象與現代萌寵結合的橋梁,交出了當代設計與傳統工藝共生的完美答卷。
她認為,傳統若不能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被接納,文化就不能走入現代人的生活和內心。
誠然,染纈從輝煌走向暗淡,過時的并非是傳統技藝。
“現在的創新,是明天的傳統。”浙江桐鄉藍印花布省級傳承人哀警衛用國家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徐藝乙的一句話為引,道出了他對藍印花布創新的看法。
在傳承傳統染印工藝的同時,他吸收國畫、版畫和民間剪紙等多種形式,開發了新圖案。此外,他還打造了藍色的106個色階,使藍印花布呈現出萬般風情。
在哀警衛于傳承與創新道路上游刃有余的同時,也有人遇到了瓶頸。
貴州丹寨蠟染國家級傳承人楊芳直言,從學習蠟染到如今已近40年,但如何推動相關產品走向市場仍是不小的挑戰。
于此,中國國家畫院纖維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王凱表示要創新銷售方式。
“我們要充分抓住互聯網時代這一機遇,發展電商。”王凱說,電商并非簡單地開展線上銷售,而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平臺上展示產品的文化內涵。“此外,要根據數據分析,依據大眾需求來生產。”
責任編輯:趙睿
- 貴州織金:“指尖經濟”繪制幸福新生活2018-04-24
- 貴州蠟染:從山野到國際 畫在布上的“自然”驚艷眾人2018-01-31
- 銅尖上的非遺 一抹靛藍繪制蠟染嫁衣2018-01-03
- 苗族蠟染“獨臂”傳承人:民族工藝啥時都不會過時2017-09-25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國家非遺陸豐正字戲精品劇《媽祖》首登“媽祖2018-05-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