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太原蓮花落的傳承者。一句‘師恩難忘’和一顆初心,讓他毅然關閉辛苦創(chuàng)業(yè)的連鎖婚慶店,在別人說蓮花落沒有前(錢)途時,他卻因自己是一名文化傳承者而自豪!”這是山西省太原市“時代新人說——平凡的力量”大型講述活動組委會給國家級非遺項目太原蓮花落代表性傳承人王名樂的評語。年僅26歲的王名樂能成為太原市時代新人的代表,憑借的是他為了堅守“蓮花落我繼承”的承諾。10年間,他能為、善為、敢為、想為,勇于擔當,傳承弘揚太原蓮花落并作出突出貢獻。
放著大把的錢不賺,成為傳承者
“蓮花落”是一門邊唱邊說、演繹本地人生活的地方曲藝形式,于清道光年間傳入山西。上世紀60年代,經(jīng)太原人曹強多次改革被命名為“太原蓮花落”。2011年,太原蓮花落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王名樂與太原蓮花落結緣于2007年。那年,15歲的王名樂在父親朋友的引薦下開始跟曹強學習太原蓮花落。2009年,王名樂跟隨師父第一次登臺演出,看到觀眾對師父的熱情和對蓮花落的喜愛,王名樂下定決心要做一個像師父那樣的人。
2011年,王名樂得益于上學時參與一些婚禮慶典演出積攢的人脈,開起了婚慶公司,一年之間開了五家分店。“如果蓮花落能有人繼承,我死也瞑目了。”一次,王名樂來到師父家匯報創(chuàng)業(yè)成果時,日漸蒼老的師父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讓他不知所措。王名樂瞬間流淚:“先生,買賣我關了,蓮花落我繼承。”
關閉婚慶公司?周圍的親戚朋友一萬個不理解:放著大把的錢不賺卻每天到處“耍嘴皮子”?就連一直支持他學太原蓮花落的父親也希望他能夠兼顧公司和傳承太原蓮花落,因為婚慶公司是王名樂乃至全家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
面對床頭師父手書的大大的“樂”字,王名樂說:“從事這門藝術的人越來越少,我就是一心一意全力以赴還恐怕不能做好,如果再有公司分心,到頭來必然前功盡棄。”2013年11月26日,王名樂關掉婚慶公司,專心跟隨曹強學藝。那年,21歲的王名樂成為專業(yè)從事太原蓮花落的唯一傳承者。
傳承創(chuàng)新,讓蓮花落回到民間
一邊要傳承太原蓮花落,一邊還要尋找一日三餐,進學校、進劇場、進市場,甚至進飯館,只要人們喜歡聽,他就去表演,王名樂就像上足發(fā)條的時鐘,一刻不停擺。“不認輸,不怕苦,明樂真的做到了,做得讓人感動,讓人憐惜。”一直支持他的大師兄李名傳最清楚王名樂受的罪。
2014年,恩師曹強去世、父親腦梗住院,接連的打擊讓年僅22歲的王名樂第一次說出“服軟”的話:“那種痛苦不好受,吃不下、吐不出,像被霜打了。”然而,精神上再大的苦痛和生活上再大的壓力還是沒能將王名樂打垮,處理好師父的后事,安頓好父親,他轉身就往外跑。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名樂發(fā)現(xiàn)這些年演出的當年師父創(chuàng)作的作品,不僅有那個時代的烙印,而且老段子再好也有聽膩的時候。太原蓮花落不能墨守成規(guī),必須在作品的內(nèi)容和表演形式上創(chuàng)新。
“我爹這次也明白,往后不能瞎補鈣。補鈣不如吃野菜,長命百歲靠心態(tài)。”2016年12月,王名樂受邀參加山西電視臺《我要上春晚》欄目,他圍繞人們普遍關注的老人與保健品的話題創(chuàng)作的《兒子的煩惱》,幾句唱詞剛一出口,觀眾“好”聲四起,整個作品表演自始至終,掌聲不斷。用山西省曲藝家協(xié)會原主席王秀春的話說:“太原蓮花落又回來了。”
更讓人可喜的是,王名樂從2011年開始與太原市新道街小學合作開設太原蓮花落興趣班,學習太原蓮花落的孩子越來越多,課程從最開始一周上兩三節(jié),變成現(xiàn)在每天都有課,學生也從最初的十幾個發(fā)展到現(xiàn)在百人團隊,學校里還成立了“太原蓮花落培訓基地”。王名樂說:“有了群眾基礎,就好推廣太原蓮花落了。”
2017年,王名樂被確立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太原蓮花落代表性傳承人。太原市歌舞雜技團將王名樂特招入團,并成立了太原蓮花落傳習基地,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幾位喜歡曲藝、熱衷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企業(yè)家也在太原市繁華的食品街成立了“懿曲社”,專門進行曲藝表演,王名樂每晚都會在這里說太原蓮花落。(記者郭志清)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國家非遺陸豐正字戲精品劇《媽祖》首登“媽祖2018-05-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