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原創工藝美術大師洪雁球在木板上雕刻圖案(5月7日攝)。洪雁球返鄉后,于2009年創辦江西雁球工藝品有限公司,幫助40多名返鄉雕刻工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2013年以來,江西余江縣積極創建雕刻創業示范街、雕刻創業示范園等雕刻產業平臺,吸引一大批余江籍雕刻人才返鄉創業。據悉,目前余江縣從事木雕的3萬多人中,有3000多人是返鄉創業人員。2017年余江縣雕刻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億元。 2013年8月,余江木雕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攝
雕刻技師朱筍在彩繪端午龍船龍頭(5月7日攝)。2016年,在湖北襄陽一雕刻工藝廠打工的朱筍返回家鄉,在縣雕刻創業示范街創辦琢藝堂根藝公司,加工生產的雕刻工藝品深受市場喜愛。 2013年以來,江西余江縣積極創建雕刻創業示范街、雕刻創業示范園等雕刻產業平臺,吸引一大批余江籍雕刻人才返鄉創業。據悉,目前余江縣從事木雕的3萬多人中,有3000多人是返鄉創業人員。2017年余江縣雕刻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億元。 2013年8月,余江木雕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攝
中國根藝美術大師宋智勇在創作木雕作品《孝》(5月7日攝)。宋智勇返鄉后,于2015年創辦了江西省學智工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將中華民族傳統孝道文化和地方特色元素相融合,為產品帶來生機。 2013年以來,江西余江縣積極創建雕刻創業示范街、雕刻創業示范園等雕刻產業平臺,吸引一大批余江籍雕刻人才返鄉創業。據悉,目前余江縣從事木雕的3萬多人中,有3000多人是返鄉創業人員。2017年余江縣雕刻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億元。 2013年8月,余江木雕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攝
中國根藝美術大師宋智勇給員工傳授雕刻技藝(5月7日攝)。宋智勇返鄉后,于2015年創辦了江西省學智工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將中華民族傳統孝道文化和地方特色元素相融合,為產品帶來生機。 2013年以來,江西余江縣積極創建雕刻創業示范街、雕刻創業示范園等雕刻產業平臺,吸引一大批余江籍雕刻人才返鄉創業。據悉,目前余江縣從事木雕的3萬多人中,有3000多人是返鄉創業人員。2017年余江縣雕刻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億元。 2013年8月,余江木雕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攝
雕刻技師朱筍在彩繪端午龍船龍頭(5月7日攝)。2016年,在湖北襄陽一雕刻工藝廠打工的朱筍返回家鄉,在縣雕刻創業示范街創辦琢藝堂根藝公司,加工生產的雕刻工藝品深受市場喜愛。 2013年以來,江西余江縣積極創建雕刻創業示范街、雕刻創業示范園等雕刻產業平臺,吸引一大批余江籍雕刻人才返鄉創業。據悉,目前余江縣從事木雕的3萬多人中,有3000多人是返鄉創業人員。2017年余江縣雕刻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億元。 2013年8月,余江木雕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甘肅“80后”洮硯藝人十五載堅守古老文化傳承技藝2018-04-10
- 父女相承研技藝,耐心雕刻木偶頭2018-03-19
- 濟南手藝人五年雕刻百年車站 把根留住期待傳統文化的春天2018-01-10
- 福州壽山石將亮相國石雕刻藝術展2017-10-23
- 紅樓夢文化藝術家具“十二金釵畫桌”舉行贈送儀式2017-08-01
- 剃頭還是雕刻?國外超牛理發師用斧頭霸氣理發2017-07-20
- 英國發現“圣殿騎士”遺跡 精美雕刻距今已800年2017-04-26
- 聚焦“人才新政” 優化人才生態2017-02-17
- 臺藝術家雕刻1毫米“袖珍雞” 迎接“雞年”到來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