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熙攘攘的展會現場,楊永良坐在一臺古老的木質織機前,五顏六色的羊毛線在他的手下慢慢延展成花色精美的地毯,他的表演吸引了許多參展商和觀眾的駐足。
楊永良在自家的院內紡線(5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在2018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上,楊永良受邀參加現場編織表演。本次展會吸引了全國31個省區市400多家企業以及印度、伊朗、阿富汗等34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50家企業參加展會。
56歲的楊永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傳承人,8歲開始跟父親學織地毯。“我織過的地毯可以繞村子一圈了”,他說。
楊永良在清洗羊毛線(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青海省湟中縣上新莊鎮加牙村有著300多年的織毯歷史,村民世代以織毯為生。加牙村編織的地毯色澤艷麗不褪色,質地堅硬而富有彈性,可以使用200年不壞,是地毯中的“佼佼者”。
楊永良在制作藏毯(2014年9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姑娘嫁到加牙里,不捻線著干啥哩。”在楊永良的記憶里,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全村有530多戶都在織地毯。如今,加牙村的村民們卻更愿意選擇外出務工,這項傳統技藝逐漸被人們淡忘。甚至曾有段時間,全村只有楊永良家一戶在編織地毯。
楊永良在織機前制作藏毯(5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2006年,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湟中縣文化局投資建立了“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傳習所”。楊永良招收了幾個徒弟,那時客戶訂單也很多,但最終只有他和妻子守在織機前。
青海舉辦的每年一屆的全國唯一藏毯專業性國際展會卻給楊永良帶來了新的機遇。加牙村慢慢開始出現了不少從內地甚至國外慕名而來的客商。
楊永良與妻子在自家院內紡線(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為了讓自己的地毯適應消費者的喜好,楊永良時常琢磨構思新圖案,織一些掛毯、椅子坐墊等。許多來湟中旅游的游客聽說他的編織技藝,也會找上門買毯子。
談起加牙藏族織毯技藝的傳承,楊永良有些擔憂,“現在沒有一個固定傳承人,祖輩把這么好的手藝傳給了我,我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接班人。”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漳州非遺進校園展演在平和崎嶺彭溪小學舉行2018-06-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