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科技,讓博物館有張現代的臉

      用戶正在體驗“數字供養人”。光明日報記者 張焱攝/光明圖片

      手機屏幕上出現“穿越回1650年前……”的字樣,隨即伴隨著悠遠的琵琶聲與鳴沙聲,敦煌的故事開始講述:“人們遠道來此,開鑿洞窟,供養諸佛,以求智慧指引。今天千年敦煌尋找數字供養人,以期和時間賽跑,留住滿壁風華。”

      故事停留在莫高窟標志九層樓,出現智慧錦囊。點擊錦囊,直接跳轉至騰訊公益樂捐平臺,人們可以選擇捐贈0.9元或者更多,成為敦煌“數字供養人”,所籌善款將首先用于莫高窟第55窟的數字化保護中。

      項目上線不到一周時,已有近6萬人參與,籌款25萬余元。在12月7日前,用戶都還可以前往騰訊公益樂捐平臺進行捐款,騰訊會在后續持續運營“數字供養人”項目,其游戲和文創等平臺也會陸續加入進來。

      千年之前,莫高窟通過一個個供養人維持著持續的營造,他們在信仰的指引下,“財舍七珍,敬奉三寶”,節省下衣食之資,開鑿了這個人類文明史上燦爛所在。

      在“互聯網+”時代,普通公眾依然可以選擇做一個“供養人”,用這樣便捷低門檻的形式參與到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事業中來。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楊秀清表示:“和以往傳統文化保護類公益項目不同的是,‘數字供養人’項目在保證文化嚴謹性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大眾的公益體驗及年輕群體的表達方式。”

      科技,讓傳統文化得到傳承的同時,變得現代。

      保護

      把祖先創造的這份珍貴遺產傳至久遠

      依舊在敦煌莫高窟。

      “旅游開放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是敦煌目前最大的困境。”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先堂在此地工作近40年,對莫高窟的每一寸壁畫、每一窟石洞都懷著深深的情感。目前敦煌莫高窟每年的游客以20%以上的增幅迅速增長,游人們帶著探究之心而來,也帶來了石窟溫度、濕度、二氧化碳的明顯變化,加上風沙和粉塵的侵襲,都會造成壁畫、塑像的變色和脫落。“莫高窟創建1652年了,我們要把祖先創造的這份珍貴的遺產保護好,傳至久遠,永續利用,不能在我們這輩手里就給它毀壞了,那我們對不起歷史,更對不起子孫。”

      敦煌的數字化始于20世紀80年代,最初的目的便是為了保護。運用數字技術,將莫高窟在虛擬世界中永久保存,算是與時間達成妥協的最好辦法。近四十年來,在幾代敦煌人的努力下,敦煌目前已經完成了180余個洞窟壁畫的數字化采集,80余個洞窟壁畫圖像的后期處理,140多個洞窟的空間結構三維重建,120余個洞窟的全景漫游,45000余張底片的數字化處理。接下來,敦煌研究院將與騰訊優圖實驗室等外部機構進一步合作,開展敦煌壁畫的保護和修復,為這個文化寶藏的永續保存探討更多可能性。

      保護和修復也為了更好地傳播,依托數字化,“數字敦煌”資源庫在2016年上線。資源庫第一期的30個經典石窟,跨越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多個時期,其中絕大多數石窟都是未對游客開放的,全球網友只需輕點鼠標,就可以免費360度漫游洞窟,足不出戶便能近距離感受千年的文化。千年敦煌石窟,正借助科技的手段,突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煥發出新的生命與活力。

      順著絲綢之路上溯,來到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有類似困擾。這是一座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基礎,以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為依托的遺址類博物院。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秦陵地宮便在此地。

      然而由于技術手段的限制,考古學家目前還無法解決有機文物出土氧化的問題。“目前我們最高的理想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秦始皇帝陵博物館考古工作部主任張衛星解釋說,用虛擬考古的手段,將海量的考古數據通過三維掃描、數字建模放到整個體系中去,在技術手段不具備的當下代替現場的發掘,這樣交叉學科的研究甚至可以反推或者反演實體的考古。

      “通過現代科技手段來對它進行重建,還可以向游客介紹秦始皇帝陵的地宮結構、整個陵園的格局等信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介紹,游戲《秦時明月》中將以史為鑒復原地宮,高度還原帝陵原貌;一個世界領先的數字化展廳也在籌備,用科技復原目前無法挖掘的帝陵地下宮殿,讓用戶沉浸式體驗秦文化。

      開發

      希望為觀眾提供盡可能好的服務

      如果說秦陵地宮是吸引著人們的千古謎團,那么在地宮之上的兵馬俑則在全球范圍內有著更多的粉絲。每年近700萬的游客跨越千萬里來此地體驗千古一帝的開疆拓土、煌煌功業,親歷大秦文明的偉岸氣象、滄桑巨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長田靜說:“我們希望能夠為觀眾提供盡可能好的講解和服務。”

      這時,一個名叫“博物官”的小程序就大顯身手了。這是一款通過AI技術讓用戶更好地理解文化藝術的產品,用戶用手機對準展品拍照就能得到展品背后的信息。在兵馬俑博物館,記者打開微信,找出“博物官”小程序,對準秦跪射俑,不到一秒鐘便出現了關于“他”的所有信息:跪射俑出土于秦兵俑二號坑東端的弩兵陣中心,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右側綰一發髻,左腿曲蹲,右膝著地,雙手置于身體右側做握弓弩待發狀……

      沒聽清?沒關系,再來一遍;沒聽懂?沒關系,在互動區問問其他用戶。以往由導游舉著小旗扯著嗓子背著千篇一律導游詞的游覽方式將被這樣一種全面、有趣、便捷的互動展示所取代。

      同樣,借助現代科技使博物館有了現代面貌的,還有故宮的端門數字館。這是全國第一家將古代建筑、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的全數字化展廳。之前這里曾經舉辦過“故宮是座博物館”的主題展覽,同時也是端門的常設數字展,幫助觀眾通過數字建筑、數字文物來理解故宮博物院的歷史、藏品和背后的文化。在這里,通過大型高沉浸式投影屏幕、虛擬現實頭盔、體感捕捉設備、可觸摸屏等,觀眾可以走進虛擬世界中的養心殿;打開微信,掃描展覽中的二維碼,還可以運用語音語義和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讓參觀體驗變得更有“AI”范兒——與宮中老臣寒暄聊天,不無感慨地牢騷一句:“我最近胖了”,智慧的老臣則用一句“君子不重則不威”讓人會心一笑;站在一面鏡子前,通過kinect體感試衣可以將宮廷服飾“穿上身”,一鍵掃描照片便能在手機上呈現,甚至可以在朋友圈分享。

      轉化

      博物館要互聯網化、年輕化、生活化

      在全民提倡回歸傳統文化的年代,傳統文化便是時尚。

      此言不虛。故宮從來都是時尚的——故宮收藏的《雍正行樂圖之打虎篇》,在圖上一臉嚴肅的雍正身穿歐洲文藝復興晚期服飾,正向一頭猛虎比畫,四爺在一代勤勉之君表象下好玩樂喜時尚的本質頓時暴露無遺;在年輕人中大熱的故宮日歷,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曾風靡一時,被喻為“民國社交的頭號禮物”,俞平伯就曾將《故宮日歷》贈送給老師周作人,梁實秋也在寫給張佛年的信中,提過獲贈《故宮日歷》一事。

      “博物館不能把自己擺在高高的神龕上,而是要互聯網化、年輕化、生活化。”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乃恩如此解讀當下故宮的轉變,“我們要真正擁抱互聯網,用互聯網的技術和語言重新解讀、重新架構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樣才能實現迅速擴大文化傳播渠道的目標。”

      這種擁抱是雙向的,互聯網企業也希望積極拓展與博物館的鏈接。6月21日,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劉勝義在戛納國際創意節宣布,騰訊推出“全球數字文博開放計劃”,向全球博物館等文博機構發出邀請,希望通過開放騰訊云、騰訊地圖、微信小程序、語音導覽、AI、AR/VR等產品能力與技術手段,作為數字化助手為博物館提供全面數字解決方案,通過“普惠連接、體驗升級、傳承活化”三個層面的行動,讓更多人能以新穎有趣的方式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并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多元交流。

      比如“玩轉故宮”小程序正是騰訊開放技術能力,與故宮博物院近期推出的一個導覽應用。游客使用這個小程序游覽時,能享受位置查找、路線規劃等精準的地圖服務,還有多種炫酷“玩法”,如“AI對話大臣”“打卡故宮集神獸”,讓傳統文化更觸手可及。

      無論是用故宮膠帶裝飾大牌口紅成為新的時髦,還是過去隱居幕后修復文物的匠人成為年輕人的偶像,又或是和騰訊、谷歌這樣的大公司密切合作,曾經高冷的博物館,正以前所未有的年輕姿態走入公眾視野。

      而在故宮大眾化、生活化的道路上,有一點是故宮人堅守的:“那就是絕對不允許出現對文化的錯誤解讀。”馮乃恩說,在做清代皇帝服飾APP、手游《奇跡暖暖》APP時,我們請故宮的織繡專家嚴格把關,逐一審核通過才能發布。

      正是在這個標準下,正是在一個偉大時代和另一個偉大時代的對話中,科技,成了當代需求對接傳統文化的渠道。(記者張焱)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 www.亚洲成在线|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俺去了|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成年人电影网站|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三卡四卡|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激情小说亚洲图片|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怡红院亚洲怡红院首页|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久久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XXX麻豆艾秋|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