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晚,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福建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莆仙戲《海神媽祖》東南亞巡回演出活動落下帷幕。圖為演出現場。 徐聰 攝
信眾在虔誠進香謁媽祖。 馬金焰 攝
海祭媽祖 馬金焰 攝
成立于2004年首個全國性媽祖文化社會組織、由43個國家和地區770個團體組成的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近年來圍繞加快建設世界媽祖文化中心,推動打造了“湄洲媽祖巡天下”“天下媽祖回娘家”“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兩岸媽祖文化活動周”等八大媽祖文化品牌,發揮媽祖文化的國際品牌效應。
媽祖信俗起源 當好“娘家”主人翁
7月15日,山東長島縣委常委、統戰部長田存基到訪莆田湄洲媽祖祖廟,推動今年9月8日長島顯應宮媽祖近千年來首次回湄洲謁祖進香。
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的長島顯應宮是我國北方修建最早、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媽祖廟,也是世界重要的媽祖官廟之一,享“天妃北庭”“北海神鄉”之譽,素有“南有湄洲,北有長島”之說。
千里尋根謁媽祖,天下媽祖分靈飛舟跨海而來,如今媽祖故鄉人對從四面八方來謁祖進香的信眾如親如友。
2008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由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和湄洲媽祖祖廟共同組織的“天下媽祖回娘家”活動舉行,來自海內外18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家媽祖分靈的1000多位信眾代表,齊回湄洲祖廟謁祖朝圣,開創了“媽祖回娘家”活動的新紀元。此后,每逢農歷三月,都有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媽祖信眾自發前往湄洲媽祖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2007年9月賢良港“媽祖回娘家”信俗活動被列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當好主人翁,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積極發揮娘家人角色,以“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為平臺,先后發起組織“臺灣百家宮廟湄洲謁祖進香”“兩岸千家媽祖宮廟大聯誼”等活動,不斷創新兩岸文化大交流、大聯誼的新形式。
據統計,去年農歷三月,共吸引海內外500多家宮廟28萬多人次來莆謁祖進香。其中最大團隊人數達3860人,一天中最多的團隊達300多個。臺灣地區進香團有605個,人數達3萬多。國外進香團有100多個3600多人次,分別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菲律賓、美國和柬埔寨等。
隨著交流日益密切,從祖廟請出去的分靈也在增加。“目前世界各地的媽祖分靈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流傳已久的宮廟奉祀,第二類是臨時駐蹕在華人商會會館以過渡的,第三類是私人家庭奉祀的,根據分類的區別,協會相應給予指導。”中華媽祖文化研究員鄭國榮表示,媽祖信仰已經遍布40余個國家,但媽祖信俗里的祭祀禮儀、貢品制作、神像安坐、圣駕巡游等內容在傳承和傳播中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媽祖天下巡安 凸顯“國際范”
“今年,我們要繼續舉辦‘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活動,這次我們將乘坐游輪,在海上航行六天五夜到菲律賓。同時組成323人十音八樂團,用莆仙方言唱響媽祖64字封號。”鄭國榮介紹到,明年媽祖巡安世界的腳步要邁向東洋,以媽祖文化串起沿線國家的精神紐帶。
媽祖文化引領海上絲綢之路延伸世界各地。迄今為止,全世界約有3億多媽祖信眾,1萬多座媽祖宮廟,分布在40余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媽祖信俗選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成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標志著媽祖文化的普世價值得到認可。
2017年年底,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永久性會址驚艷亮相,與敦煌文博會項目,一南一北,遙相輝映,成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上閃耀的兩顆明珠。
新時代,新海絲。2016年11月15日,湄洲媽祖分靈意大利那不勒斯福建華商會,湄洲媽祖圣像首次定居亞平寧半島,媽祖足跡在歐洲再添新版圖。12月3日,南美洲蘇里南福建商會會長謝達一行,恭請湄洲媽祖分靈南美洲蘇里南福建商會會館,填補蘇里南華人媽祖信仰空白,促進華人與當地人文融合。2017年5月25日,湄洲媽祖分靈非洲莫桑比克共和國貝拉市華人商會……
去年,時值湄洲媽祖祖廟金身巡安臺灣20周年,湄洲媽祖金身在臺灣歷時15天,巡游臺灣北部、中部二十多座城市、鄉鎮,臺灣媽祖信眾近500家宮廟約600萬人次參加盛會。“萬人齊誦經,五萬人鉆轎腳,甚至出現了十里長街跪迎圣駕的場面。”親歷媽祖臺灣巡游的鄭國榮向記者講述當時震撼人心的場景。
2017年12月2日,在莆田舉辦的第二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上,媽祖文化與“一帶一路”的議題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在新時期,需要以新作為拓寬媽祖文化的新意境,闡釋媽祖文化的新內涵,把傳承和弘揚媽祖文化置于國家發展大局之中,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相結合,讓媽祖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做大海絲朋友圈。”論壇主旨演講會上,中國社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王鐳的演講,引起與會專家學者共鳴。
“從空間上縱觀媽祖信仰的傳播歷程,整體呈現由近及遠、由疏及密、由本土及區域外,傳播區域基本上分為福建本土、大陸沿海、大陸內地和海外遠洋四個層次。”鄭國榮總結道,媽祖信仰在近海傳播與中國航海事業的發展密不可分,遠洋的傳播區域主要有古琉球、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以及大洋洲、美洲、歐洲、非洲等地。
以 “媽祖文化·海洋文明·人文交流” 為主題的第二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在湄洲島上新落成的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永久性會址盛大啟幕,現場視頻連線馬來西亞、意大利、莫桑比克、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世界各地代表,共話媽祖文化,展現出媽祖文化日益凸顯的“國際范”。
搭建平臺 講好媽祖故事
“據不完全統計,由媽祖祖廟分靈出去的媽祖有1.7萬多尊,實際上應該有近3萬座媽祖宮廟,包括莆田在內很多地方對媽祖宮廟或文化機構記載不周全,對這些情況的普查實有必要。”作為媽祖故鄉人,鄭國榮深感完善媽祖文化資料系統工程的重要性。
“要講好媽祖故事,應做大量的基礎工作,比如媽祖文化基礎常識、歷史沿革、信仰傳播、文化地位等內容的普及。”據鄭國榮介紹,今年中華媽祖協會將通過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僑聯僑辦、宮廟機構及相關文化系統等渠道,對全球媽祖信仰情況進行系統性的普查,追溯媽祖文化海內外傳播的歷史軌跡,掌握世界媽祖宮廟分布概況,了解世界媽祖信仰現狀和發展趨勢。將世界媽祖文化普查成果集結成冊,計劃用三年時間,出版發行30卷本合計1000萬字的《中華媽祖志》,系統梳理世界媽祖宮廟分布和發展情況,使之成為系統性介紹世界媽祖文化的經典性著作。
今年初,莆田市出臺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建設專項規劃,明確要將世界媽祖文化中心打造為享譽全球,真正以媽祖朝圣為引領的國際旅游目的地。將重點推進媽祖文化博物館、湄洲島媽祖文化特色小鎮等一批工程項目建設,創建媽祖文化研究機構等一批文化宣傳陣地。
“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包含交流中心、學術研究中心、現代傳播中心、創意產業中心等,只有全面系統搭建好軟硬件環境,有利于講好媽祖故事,莆田故事,中國故事。”
“媽祖文化是莆田的特色,遠播海內外,是很好的故事題材,應該加大國際交流,講好中國故事。”
“媽祖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使者,巴拿馬城也是以港口文化為主的城市,媽祖文化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屬的精神財富。”
“媽祖文化可以讓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眾達到相互溝通了解,起到文明交流互鑒的作用。”
……
2017年9月13日,“海上絲綢之路視野下的媽祖與海外華文傳媒”主題論壇在莆田舉行,來自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家華文媒體代表就媽祖文化如何成為華文傳媒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題材,展開熱議。
自1981年初登湄洲島,30多年來,臺胞蔡輔雄每年都會抽時間來大陸。隨著年齡增加,老人家反而覺得旅途更為輕松。“大陸現在迅速發展,我更希望能讓下一代通過這樣的交流,感受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蔡輔雄說,大陸有媽祖大學堂,臺灣有媽祖大愛學堂,都旨在傳播媽祖生平的故事,讓媽祖的精神散播得更好。
講好媽祖故事,實際上也是個人、家庭、社會與媽祖文化一脈相承的一份共同的精神寄托。(記者 林愛玲)
責任編輯:趙睿
- 莆田:一次弘揚媽祖包容大愛精神的和諧之旅2018-06-25
- 湄洲島以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契機傾力打造全域旅游2018-06-15
- 莆田連續12載參加深圳文博會 借勢打造媽祖文化國際品牌2018-05-11
- 莆田:紀念媽祖誕辰1058周年在媽祖文化公園舉行2018-05-09
- 保護“海洋大熊貓” 媽祖誕日成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2018-05-08
- 國家非遺陸豐正字戲精品劇《媽祖》首登“媽祖故里”獻演2018-05-03
- 千人媽祖信眾到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2018-04-10
- 朝拜媽祖“免門票” 臺胞樂享湄洲島本地居民同等待遇2018-04-02
- 大型神話電視劇《媽祖》昨起在央視8套重播2018-02-09
- 年貨大展18日登場北港媽祖移駕坐鎮 吸引逾30萬民眾2018-01-18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角下的媽祖文化價值2018-07-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