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的技師郭宏杰和同事最近很忙,他們正在趕制一批百鳥朝鳳圖案的磚雕產品。隨著磚雕市場的不斷拓展和“河州磚雕”品牌的打響,“飛”來臨夏的訂單越來越多。
目前,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像郭宏杰一樣從事磚雕產業的有3000多人。他們集聚在該州的臨夏縣大大小小的磚雕企業中,實現年產值逾2億元。在政府的引導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臨夏磚雕產業化發展加快,走出了一條“非遺+扶貧”的產業化發展新路徑。
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化發展
“2008年以來,臨夏磚雕產業進入發展的黃金期,磚雕項目的非遺傳承人和民間資本逐漸進行企業化嘗試,將散落在民間的磚雕匠人聚集起來,形成了集聚效應。”臨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副調研員、州文化館館長馬光云說,臨夏磚雕由個人化轉向群體化的經營模式,使得磚雕產業在市場經濟中快速發展。當前,磚雕產業已成為臨夏縣支柱型文化產業,產品主要銷往新疆、青海、山東、寧夏、四川等省區,部分產品遠銷國外。
建筑藝術瑰寶——臨夏磚雕
據了解,自2006年臨夏磚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并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了“河州磚雕”商標后,臨夏縣先后興辦了神韻、能成、祥泰、清韻4家龍頭企業,年產各類磚雕產品5萬多平方米、磚雕工藝品2萬多件,1800多人從事雕刻及安裝,人均年收入4萬元左右。這些企業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強化營銷策略,培育特色產品,培養了一大批民間磚雕人才,帶動了一批相關產業,使臨夏磚雕在傳承中得到保護、在保護中得到發展。
甘肅省文化廳公共文化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處)副處長劉衛華表示,貧困地區由于市場發育程度低、開放開發水平不高,導致產業發展對當地經濟的推動作用不明顯。龍頭企業則因豐富的資源、規模化的管理、成熟的市場應對能力,在經營模式上更為成熟,更易形成產業鏈,得以集中力量傳承與保護非遺,使社會效益向更大范圍輻射。
吸納更多貧困人口傳承磚雕技藝
今年是郭宏杰加入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的第4年,作為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娃,他在找工作時碰過不少灰。“一開始我四處打零工,每月不過掙2000多元,工作也不穩定?,F在,我每個月工資收入有4000多元,而且隨著我的磚雕技術的成熟,公司還會給我加工資。”郭宏杰說,他最看重的就是在這兒學了一門一輩子都不會丟的手藝。
臨夏磚雕,匠心鑄就。
實際上,在郭宏杰成為磚雕學徒時,他所在的村子幾乎沒人知道磚雕是什么?,F在,他樂于把這份工作介紹給周圍的親戚、朋友,讓他們也來找找機會。“我們今年的第一期‘非遺+扶貧’磚雕產業人才培訓班于3月開班,培訓的30名學員中有23名屬于低收入人群。”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志祥介紹,“加強產業人才的培養是現階段公司開展文化扶貧的重點工作。此外,公司還建立了扶貧車間,我們將進一步延伸企業發展觸角,在有條件的村開展扶貧工坊的建設,把社會上的流散磚雕藝人以‘公司+農戶’‘公司+工匠’的形式集中起來,工匠的產品就是公司的訂單,由公司負責銷售,通過這種方式將產業做強做大,助力當地困難群眾盡快脫貧。”
借助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當地政府部門也積極推動、引導磚雕產業項目發展。劉衛華表示:“未來發展的思路是借用研培院校的力量,與臨夏回族自治州一起開展‘非遺+扶貧’的工作。目前,我們聯合北京建筑大學和臨夏回族自治州政府,準備在當地建立一個傳統工藝工作站。”
培養產業人才,扶貧又扶智
當前,臨夏縣總人口為39.93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3.2萬人。貧困地區非遺產業化的困難在于非遺本身的市場競爭力有待加強,因此,人才與技術對于非遺產業化的創新顯得格外重要。
近年來,臨夏回族自治州積極培養產業人才、搭建非遺產業平臺,促進貧困地區與市場對接。2017年8月,臨夏回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舉辦2017年全國磚雕文化傳承與創新峰會暨全國磚雕傳統手工技藝大賽,使得技能人才在理論與實踐上對磚雕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并且與各地的磚雕從業人員進行切磋,促進技術創新。“臨夏回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從人員培訓、廣告宣傳、媒體推介等多方面著力,為臨夏磚雕企業打開了市場,提高了磚雕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增強了生活的信心。”馬光云表示,將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扶志以自強,扶智以自立,脫貧的內生動力就會奔涌而出。磚雕的市場化提升了人們對磚雕文化的認同感,市場信息流通也幫助人們更積極地將當地特色文化向外輸出與展示,市場競爭意識讓人們對技藝的創新有了更高的追求。臨夏磚雕的產業化在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過程中,對臨夏當地的經濟發展及人們的思想轉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未來,在以生產性保護來傳承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加強品牌宣傳,推進非遺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也在臨夏積極發展全域旅游的計劃當中。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重拾七夕浪漫詩意傳統 福建民俗博物館舉行七2018-08-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