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品牌的力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非遺品牌傳播的效果,可反映大眾對非遺的知曉度、對非遺保護與傳承的認可度,因而也是當代非遺保護實踐成果的重要體現。尤其是對于具有商品性的非遺項目而言,品牌價值可一定程度上反映非遺資源的當代價值。在學術研究領域,老字號的品牌營銷傳播的研究較多,而以非遺為品牌傳播研究對象還是一個新命題。筆者認為,當代與非遺相關的品牌形態有專業品牌、工匠品牌、時尚品牌、公益品牌及電商品牌五類,這五類品牌形態在提高非遺傳承水平、確保非遺生命力、激活非遺自身造血功能方面正在嘗試探尋出更多可能性。
我國許多非遺項目的制成品都自帶“流量”,有許多是數百年來人們生產生活細分領域中的公認專業品牌,其背后是世代相承的智慧、經驗凝聚而成的核心工藝技藝。許多“中華老字號”品牌就擁有“我有人無,人有我精”的特有品牌形象。比如,說到中醫藥,北京有同仁堂,蘇州有雷允上,杭州有胡慶余堂,武漢有馬應龍……但這類抱著老祖宗留下的“金飯碗”的老字號品牌,也不可避免地面臨品牌衰退期。尤其在當代,任何“金字招牌”都需要鞏固目標市場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和信賴程度,從而保持品牌可持續發展的態勢。在我國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大背景下,“工匠”已不再是某種職業類型,而是對工藝技藝具有更高精神追求的外化符號。由此,各地傳承狀況好、民間口碑佳的工藝品、日用品、食用品等便迎來了“工匠品牌”打造的良機。例如,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章丘鐵鍋”一夜成名。實際上,這一事件并非偶發,背后是社會整體認知和消費習慣的支撐,是當代人對“手工鍛打”這樣的“工匠品質”的認同與信賴。
非遺也可以很時尚,形成以非遺資源為核心要素的“時尚品牌”,可以更好地推動非遺傳承發展。需要注意的是,非遺與時尚的跨界是實體資源和業態之間的跨界。大量處于品牌成熟期前后的時尚品牌需要借助人文情感元素的添加等手段,實現品牌形象的鞏固與提升。
隨著非遺保護的深入開展,與非遺傳承、傳播和轉化相關的社會公益品牌將不斷涌現,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例如,建立起云錦織造技藝、金箔鍛造技藝等一批非遺項目與星巴克、瑪莎拉蒂等一批知名品牌合作的專業機構“稀捍行動”,其運營模式的基礎即是對非遺資源的有效梳理與合理利用,主要采取借力國內外知名品牌實現非遺價值傳播的方式,同時也有市場角度扶持非遺項目的目的。
近年來,一批與非遺有或多或少關聯的電商微商品牌應運而生,通常以手藝手作、工匠品質等作為品牌傳播和平臺營銷的核心賣點,以非遺相關制成品、衍生品等為主要銷售產品,是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運營的線上品牌。特別是以社交媒體內容推送、興趣社群線上運營、線上線下互動活動等方式傳播非遺價值,并以此增加和鞏固平臺目標消費人群,促進相關產品銷售的社交電商,其品牌成長的過程與發展現狀值得關注。筆者在對與非遺、傳統工藝相關的電商(基于第三方平臺類和自建平臺類)調研中了解到,這些電商微商平臺建立時間不長,但已經歷過一輪市場的檢驗。
筆者以為,從非遺項目自帶的實體品牌、助力非遺創意轉化和元素再造的跨界實體品牌,到市場、技術賦能的非遺相關渠道品牌、線上品牌,“品牌”能夠為具有商品性的非遺項目增加吸引力和知名度,拓展認知范圍和產品市場,幫助項目走進尋常百姓家、走向世界。促進非遺當代價值的傳遞、實現和增值,是品牌視角下保護傳承非遺的核心要義。
責任編輯:趙睿
- 《延禧攻略》隱藏了多少“非遺”文化2018-08-21
- 海南省級非遺項目瓊僑歌謠:唱到海外總是情2018-08-14
- 非遺傳承人柏開花:穿針引線“鎖”住民族文化2018-08-14
- 中國土鄉“非遺之花”在保護中傳承2018-08-14
- 山西基層非遺保護工作者尚向斌:非遺文化亟需產業化2018-08-10
- 舞動青春 情牽兩岸2018-08-10
- 將傳統工藝技法與現代設計相融合 非遺苗繡可以很時尚2018-08-09
- 荊楚非遺驚艷“湖北推介會”——探訪省非遺中心幕后團隊2018-08-07
- “深山集市”讓都市消費者體驗有溫度的非遺技藝2018-08-07
- 長江小城非遺傳承人:守得云開見月明2018-08-07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延禧攻略》隱藏了多少“非遺”文化2018-08-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