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羅源縣是我省畬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在新時期,傳承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尋找新途徑。

      后繼乏人引擔憂,傳承人自發努力

      羅源縣總人口26萬余人,其中畬族人口2.1萬人。畬歌、畬族服飾、畬舞、畬醫、畬藥、畬拳、畬族婚禮等大部分內容都已列入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羅源縣已連續舉辦十一屆“畬族·風”民俗文化旅游節,該節慶成為當地旅游推介的拳頭項目。在節慶中,著畬服、唱畬歌、打畬拳、看畬族婚禮等非遺文化展示,必不可少。

      然而,在熱鬧的節慶活動背后,如何向下一代傳承非遺的難題,日益凸顯——客觀方面,畬族群眾過去普遍聚居在大山里,由于生活就醫不便、娛樂方式匱乏等原因,形成了畬族醫藥、畬歌畬舞等獨特的文化遺產,如今大量畬族群眾搬離大山,到鄉鎮、縣城謀生和居住,非遺失去了傳承的土壤;主觀方面,非遺傳承只在家庭內部、師徒之間等狹小的范圍進行,而畬族年輕人如今無法從非遺傳承中獲得滿意的收入,加上文化娛樂方式日趨多樣,很難有意愿再學習畬醫畬藥、畬族歌舞等“老傳統”了。

      目前,羅源縣已申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縣級以上23名,其中列入國家級1名、省級7名、市級7名。面對傳承難題,這些“守藝人”急在心頭,也自發開始了傳承新探索。

      松山鄉八井村村民雷知坤是省級非遺項目八井畬家拳的第17代傳承人。最近,他將村里自家樓房的一樓裝修一新后,開辟成練功房,在村里收徒傳藝,很快就吸引20多名中小學生前來學拳。“這是公益性教學,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畬族文化、傳承畬族技藝。”雷知坤說。

      另一位以畬歌見長的傳承人雷建銀,前幾年就自掏腰包5萬多元,在縣城辦起了畬族歌曲傳習所。如今,在經歷了開辦初期無人報名學習等挫折后,畬歌傳習所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吸引不少群眾把孩子送來學習。

      建基地進校園,向社會全面推介

      靠傳承人的單打獨斗,難以破解非遺面臨的后繼乏人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學校等共同發力。

      日前,在羅源縣非遺傳承示范基地——羅源縣第二實驗幼兒園,舉辦了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主題活動,幾位畬族非遺傳承人各顯絕活,織布、繡花、縫紉,讓小朋友們零距離感受畬族服飾、刺繡等技藝的魅力。此外還有畬家拳、畬族山歌等非遺展示。

      如今,非遺進校園在羅源縣已經成為常態化的傳承新探索。在縣文化館的牽線搭橋下,雷建銀將山歌帶進了霍口畬鄉中心小學。

      “學校提供了很好的傳承平臺,能教這么多孩子學畬拳,很有成就感。”去年開始,雷知坤也應邀到校園里開設畬拳課,福州民族中學、霍口畬鄉中心小學、二附小等學校的體育場上,都留下了他打拳的矯健身影。

      去年12月,全省首個非遺傳承人之家在羅源縣城揭牌成立,讓傳承人有了集中展示、對接群眾的新場所,也給畬家非遺打破舊的傳承習俗、探索新的傳承路徑帶來新契機。羅源縣文化館館長陳雯介紹說,傳承人之家將健全常規培訓體制,探索形成“一師授多徒,一徒學多師,一徒承多藝”的培訓格局,保證傳承隊伍不斷延續。

      目前,羅源縣已設立3個市級、8個縣級非遺傳承示范基地,并且在8所中小學、幼兒園開設了非遺課程。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整合社會資源、合力共傳非遺的方式,激發起更多畬族群眾對自身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熱情。

      位于起步鎮水口洋村的畬族文化活動中心,就是村支書雷文斌捐出自家近百年的祖厝建設而成的。這里面積約400平方米,設有畬藥廳、畬服館、畬拳場、畬家書屋等。“畬族非遺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我們要好好利用、保護并傳承下去。”雷文斌說,“現在這里人氣非常旺,老人孩子都愛來!”

      文創+旅游,依托產業探索新傳承

      要想喚回下一代的傳承熱情,僅靠興趣還不夠,能否從產業發展方面考慮,重新找回畬家非遺的經濟價值?來自閩江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們,提供了這種新的思路。

      今年7月,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師生組成的畬族技藝傳習項目組,來到羅源縣白塔鄉南洋村,向當地民眾傳授利用畬族傳統手工藝制作文創產品的新技巧。帶隊的陳栩副教授介紹說,項目組由9名掌握了畬族藍染、畬族刺繡等傳統手工藝的大三學生組成,向村里的畬族婦女和青少年開展傳統技藝培訓,制作了具有畬族元素的鑰匙包、書簽、杯墊、錢包等文創產品,并與村里簽訂了畬族技藝傳習系列培訓活動的合作協議。

      “該項目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通過發揮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的人才、智力、技術、項目資源優勢,實現畬族剪紙技藝與文創產品的結合,讓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以文創產業為推動力,促進畬族文化傳承。”陳栩說。

      此外,畬家非遺在鄉村旅游中表現出的無可替代性,也讓非遺傳承有了從旅游產業中獲得動力的新前景。“近5年來,我們村每年都在農歷三月三舉辦民俗文化旅游節,最吸引游客的就是畬醫、畬藥、畬族服裝等特色文化。隨著八井畬家拳等傳統文化項目回歸,一定可以讓八井村更有魅力。”松山鄉八井村黨支部書記雷可壽說,今后還將依托老民居,提供畬風民宿等新興旅游產品。

      羅源縣領導表示,下一步將支持畬族文化產業化發展,與全域旅游相結合,將畬族文化創新融入文化旅游產品、旅游伴手禮等設計中,進一步向外推介畬族文化。(記者 卞軍凱 通訊員 劉其燚 肖丹)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晝夜溫差10℃!福州清明天氣指南來了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avtt天堂网手机版亚洲|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bv在线观看|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www|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亚洲av日韩av无码黑人| 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啪啪免费视频|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亚洲kkk4444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高清免费| 亚洲第一街区偷拍街拍|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蜜芽|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