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省政協來榕開展“省政協委員活動日暨省市提案聯合督辦工作”活動,政府部門、專家學者、政協委員圍繞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展開交流,為補齊短板建言獻計。
當日,與會人員分別前往福州漆藝術研究院、福州壽山石交易中心和福州守望傳統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實地察看,涉及漆藝、壽山石雕、軟木畫等福州閩都特色工藝美術。
據統計,福州現有15項國家級、65項省級和107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8人、省級107人和市級203人。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福州非遺探秘》系列叢書即將結集出版,全面系統梳理、匯總、展示福州非遺項目。同時,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完成非遺項目及傳承人的基礎信息收集,以及市級非遺示范傳承基地的圖文材料采集、建檔工作,還實施閩劇、評話、伬唱等傳統劇本、音頻和視頻數字化保存工作,正在開展非遺數據庫建設。
“近年來,傳統手工技藝保護傳承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政協委員的關心和支持,委員們從人才隊伍、傳承方式、經費保障、創新研究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市政協提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據統計,2016年-2018年,福州市收到涉及非遺保護傳承方面的提案近30件,涵蓋軟木畫、脫胎漆藝、壽山石雕等傳統手工技藝。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福州市畬族服飾制作技藝、壽山石雕、軟木畫制作技藝和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等4個項目入選。
福州市表示,在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主要突出“三個堅持”,一是堅持在傳習中保護傳承,二是堅持在展示中保護傳承,三是堅持在生產中保護傳承。目前,福州也計劃制定市級非遺保護的法規。
會上,委員們建議,針對行業普遍存在的場地少、資金缺、創新弱等問題,加大力度研究出臺扶持政策,并考慮針對不同工藝美術種類進行區分,使得政策更接地氣、更具活力,有利于整個行業的活態傳承。
省經信委表示,要進一步發揮國家和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等高端人才的引領作用,探索新型師徒傳承機制,做好大國非遺工匠專項公益基金資助“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基地”的組織推薦工作,為產業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非遺保護傳承可與旅游相結合,文化部門在三坊七巷設立了福建省非遺博覽苑,作為常態化與專題性展示弘揚非遺的常設基地,年均參觀人數近70萬人次。”省文化廳介紹,目前《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進入二審程序,將繼續加強溝通協調,推動該條例盡快通過審議。
此外,省財政廳和省人社廳也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介紹了相關工作情況。(記者 邱陵)
責任編輯:趙睿
- 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學生感受中秋傳統文化2018-09-20
-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泉州多個代表節目精彩亮相2018-09-20
- 從“指尖技藝”到“指尖經濟” 非遺扶貧“扶智”更“扶志”2018-09-18
- 非遺傳承——手工李氏月餅2018-09-18
- 從“指尖技藝”到“指尖經濟” 非遺扶貧“扶智”更“扶志”2018-09-18
- 湖南省多項非遺亮相波蘭2018-09-17
- 建陽兩項目入選南平市級非遺名錄2018-09-13
- 紀錄片助力非遺傳播 拓展非遺的生存空間2018-09-13
- 非遺元寶籃:篾絲細如棉紗 成品酷似元寶2018-09-12
- 非遺技藝煥發新生 從“高閣”走向親民2018-09-12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探秘舞劇《劉三姐》排練現場2018-09-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