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塔祈福
制作油紙傘
舞臺上,是優美婉約的舞蹈《榕城雨巷》,油紙傘下婀娜的舞姿,讓現場觀眾如癡如醉;舞臺下,是傘匠帶來的現場制作展演,精湛的技藝讓圍觀者聚精會神……9月中旬,福州市旅游推介活動走進華中地區,大至三坊七巷、船政文化,小到一把油紙傘、一幅福州糖畫,林林總總的閩都文化元素格外閃亮。
在傳統的游山玩水之外,閩都文化正在成為福州旅游業新的增長點。福州市將其定位為四大旅游品牌之一,在旅游線路規劃、旅游項目建設、旅游新產品設計等方面,向厚重的閩都文化尋求新能量。
文旅招牌組合式擦亮
“歡迎大家帶著家人一起來三坊七巷,從一座座故居中尋訪冰心、林徽因、林覺民等前人的腳步,從字里行間感受林則徐、嚴復等先賢為國為民的情懷……”在武漢、合肥兩地,一位特殊的推介者登上舞臺,福州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蘊他如數家珍,他就是林則徐的七世孫林同楠。
“我們家受到邀請,希望能參加推介活動,長輩們把任務交給了我。”談起這次“友情客串”,林同楠介紹說,這是他今年第二次以林則徐后人身份向外地游客推介三坊七巷,“今后還會為文化傳承繼續盡一份力”。
名人后代親臨“打前站”,打破了傳統旅游推介偏于靜態的方式。同樣的,福州非遺展示專區也紛紛采用“真人秀”——福州糖畫、油紙傘、面塑、剪紙等展位前,每次都圍滿了當地市民。武漢市民林銳推著嬰兒車看了許久,在獲贈一件兔子造型的福州糖畫后,她高興地把它送給嬰兒車里9個月的女兒。“太稀奇了!我還是小時候在武漢見過,沒想到還有機會再次見到這種技藝,真想去福州看看更多的老手藝。”林銳說,自己每年都會出門旅游一次,“準備把下一站就定在福州”!
目前,福州旅游產業主打閩都文化、溫泉養生、清新生態和濱海度假等四大品牌,其中閩都文化元素在每次推介中都不可或缺。福州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翁國平表示,“清新福建”不只是山清水秀,文化旅游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過去“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閩都文化正在大踏步走向旅游市場,有助于形成福州旅游的文化競爭力。
循著富有個性而厚重的閩都文化脈絡,一條福州深度文化游的專屬線路,已經向游客們廣而告之——煙臺山、上下杭、三坊七巷、閩都民俗園、曇石山遺址博物館……百年滄桑、千年風流,盡收眼底。
新景區圍繞文化打造
今年6月發布的《福州市加快全域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深度挖掘閩都歷史文化底蘊,做強閩都文化旅游,推進坊巷文化、船政文化、曇石山文化等產品的建設。如今,以閩都文化為核心打造的龍頭型新景區,已經在福州落地。
在閩侯縣竹岐鄉,占地約117畝的大型旅游綜合體——閩越水鎮,正在揭開面紗。記者看到,36米高的城門樓氣勢恢宏,正在進行內部精裝修。“福榕漁港”“榕城藝庫”等建筑也已封頂,核心區預計明年底全面完工。
“閩越水鎮是以文化為核心打造的精品旅游項目,在景區中全面融入閩都文化,未來將成為旅游新名片。”閩侯縣旅游風景區管理處主任陳景清介紹說,閩越水鎮圍繞“海絲·閩越”文化主題,按5A景區標準規劃設計,規劃了十大主題街區、二十大主力展館、上百種體驗商業和旅游演藝、上千間民俗客棧,已納入國家優秀旅游項目名錄。
圍繞閩都文化建設的大型旅游綜合體,同樣在閩清縣落地。去年9月30日,福建省旅游發展集團與閩清縣人民政府簽署旅游開發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中國“瓷天下”旅游區。該旅游區將突出“海絲瓷路”文化主題,按照5A級旅游區標準開發建設,以古陶文化和海絲文化吸引游客,打造福州版“瓷都”。
按照規劃,在“瓷天下”旅游區落地的新線路,也蘊含著濃厚的文化氣息——重點開發“陶氣”部落、義窯古村、海絲漂游等旅游板塊,策劃了海絲“迪士尼”、海絲“冒險谷”等一系列首創旅游產品,打造“縱貫五千年、橫跨兩萬里”的海絲瓷路文化旅游目的地。
研學成為觀光新方向
在建設新景區、打造新線路的同時,圍繞現有的文化景區、景點,同樣能開發出新的旅游產品、提供新的旅游體驗。
河南省洛陽市是十三朝古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在文化旅游產品創新方面也走在前列。洛陽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張志民介紹說,洛陽市從2014年開始力推研學旅游項目,組織中小學生在龍門石窟、白馬寺、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等傳統景點開展研學旅游,讓學生們在旅游中了解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從觀光到研學,兩千年閩都文化給福州旅游業留下了底氣和動力。去年12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項目評議結果”,福州市中國船政文化景區、三坊七巷·嚴復翰墨館成功入選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入選“國字號”研學基地后,為了打造研學旅游新品牌,馬尾區以船政景區為依托,針對學生群體的需求,推出了專題旅游線路。9月1日上午,研學基地內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船政拜師入泮儀式,200位來自福州各地的莘莘學子,重溫了傳統儒家拜師禮。船政文化公司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陸續推出系列研學活動,進一步豐富研學教育形式,提高中小學生對于船政文化的興趣和熱情。
中秋節前,嚴復翰墨館(嚴復書院)聯合福州市小柳小學,舉辦了一次中秋主題研學活動。在烏塔腳下,孩子們聽福州中秋習俗古詩、親手疊塔為家人祈福、開動大腦參加中秋詩詞飛花令大賽、共同完成月餅制作……傳統文化通過豐富有趣的體驗,無聲無息地傳遞給下一代。館長鄭志宇介紹說,嚴復翰墨館針對研學旅行加強研發,已經打造出坊巷尋寶、匠心手作等七大課程系列,可以讓孩子們在研學的實踐中,自主學習中華優良傳統文化。
新看點孕育新內涵,進而促發新方式,閩都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為福州旅游業帶來新機遇。“安徽游客到福州,以往是看山看水看海,以后若能提供富有福州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特別是小而精、適合深度游的新產品,那么兩地旅游合作還有更大的空間。”安徽新天地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岳青松說。(記者 卞軍凱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 宜夏茉莉香滿城 閩都文化展風采2018-08-23
- 25名藏族少年走進福州學習閩都文化2018-07-24
- 榕臺學子相聚三坊七巷 共享閩都文化2018-02-01
- 福州推進名城保護 讓閩都文化“光彩照人”2017-04-20
- 美林肯中學百余師生再續“榕城情” 感受閩都文化2016-10-13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習近平帶著我們“馬上就辦”2018-09-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