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基筑堤,科學治水解水患
1992年,城廂區人大代表林國棟與周邊同是低洼村的11名區人大代表聯名提出木蘭溪治理議案。但得到的反饋是,區里沒有能力解決,需要市里、省里甚至中央才能解決。
木蘭溪治理到底難在哪里?“木蘭溪治理之難,難在其特殊的地質條件和客觀環境。其中最突出的困難,一是木蘭溪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行洪不暢,裁彎取直,抗沖刷難度大;二是木蘭溪處于沿海淤泥地質帶,在此基質上筑堤,無異于在豆腐上筑堤。”莆田市水利局副局長陳東風這樣說。
水患治理,科學為先。為此,習近平同志先后四次來到木蘭溪現場調研,多次聽取并實地檢查治理方案和技術準備,強調一定要“科學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態保護;既要實現水安全,也要實現綜合治理。
“這種大型防洪工程,只有在前期充分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才能實施。”1999年時任省水利水電廳廳長的湯金華回憶說,為了破解“豆腐上筑堤”和軟土抗沖刷的世界級難題,習近平同志特地請來了國內權威水利專家,終于找到了“軟體排”技術,并通過了水利部的技術鑒定。
為把裁彎取直對自然原生態影響減到最小,由國內水利權威專家為木蘭溪治理設計了國內首個“軟基河道筑堤”物理模型,并在木蘭溪張鎮段進行試驗。
1999年12月14日,習近平同志第二次來到木蘭溪,直赴正在進行治理試驗的張鎮試驗段,檢查驗證方案的可行性。
“通過實驗數據驗證,我們采用明溝降水法代替管井降水法,也就是將新挖河道的淤泥進行晾曬,經技術處理,用于堤防填筑,再用‘軟體排’壓進堤基,以提高固結、增強堤身、防抗沖刷。雖然這個方案會延長施工時間,但新挖河道與筑堤工程同步建設、就地取材、就地平衡,既不占耕地,又減少生態破壞,成本也能大幅降低。”湯金華介紹說,正是在習近平同志的正確指導下,經專家和當地干部群眾共同努力,終于為木蘭溪找到一劑治理“良方”。
科學治理方案確定后,當年12月27日,習近平同志將當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設的義務勞動現場安排在木蘭溪,并與當地干部群眾、駐地官兵6000多人一道參加了義務勞動。在現場,習近平同志囑托當地干部群眾:一定要“使木蘭溪今后變害為利、造福人民”。
“聽說省里要根治木蘭溪水患,發動大家勞動,全村一下子沸騰起來了,都是一路小跑著趕到現場干活的。”回憶起那天的場景,張鎮村村民何光亮仍然激動萬分。
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由此全面展開。千百年來莆田人民盼望根治水患的夙愿,隨著軟基河道上筑起的堅固堤壩,開始變為現實。
2003年,木蘭溪裁彎取直工程完成,原來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為8.64公里,縮短7.36公里。2006年,通過衛星遙感和洪水痕跡調查,這一年“碧利斯”臺風給木蘭溪帶來2300個流量,洪水卻幾無發生。
2011年,木蘭溪兩岸防洪堤實現閉合、洪水歸槽,從此結束了莆田主城區河段不設堤防的歷史。
2016年,臺風“莫蘭蒂”影響莆田,全市大部分地區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木蘭溪洪水位達到近20年歷史最高,也是木蘭溪防洪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出現的最高洪水位。“擁有堅固堤防的木蘭溪沒有再次泛濫。”吳健明說,到目前,木蘭溪下游地區已超過10年未發生重大洪澇災害。
久久為功,一任接著一任干
在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之初,習近平同志指出:“治理木蘭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現在已起步,但力度尚需加大。”
牢記囑托,莆田市黨政領導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一繪到底,不斷深化拓展木蘭溪治理內容,開啟了從水上到陸上,從下游到上游,從干流到支流的全流域、系統性治理新征程。
東圳水庫是木蘭溪實施全流域治理最先著手的區域。這個被譽為“莆田大水缸”的水庫,地處木蘭溪支流延壽溪中游,承擔著莆田約150萬人口的供水任務。2014年起,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啟動。
“東圳水庫治理構筑了四道防線。”莆田市市長李建輝說,第一道保護防線,上游強化封山育林;第二道治理防線,中游嚴控面源污染;第三道修復防線,環庫建設河湖緩沖帶;第四道法律防線,制定水環境保護條例,明確水質保護和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
經過四道防線治理,目前東圳水庫水質已從過去的Ⅳ類提高至Ⅱ類標準。
玉湖新城的崛起,則是近年來莆田科學治水的杰作。
隨著兩期治理工程實施完畢,木蘭溪實現洪水歸槽。為減輕裁彎取直影響原有水生態系統,采取改道不改水的方式,將原始河道水面實施最大限度保留,形成城市內湖——起名為“玉湖”。玉湖水域面積超過700畝,不僅有效增加了莆田城區水域面積和提升蓄洪能力,而且豐富了城市生態內涵。
依托美麗的玉湖,莆田對周邊的村莊進行改造提升。為籌集資金,莆田除了向上級爭取經費之外,還于2013年以專題會議紀要形式明確:玉湖片區內,市財政土地收入的80%必須用于玉湖新城改造建設,且專項使用、封閉運行。
原來臟亂差的城中村如今變成了宜居宜業宜游的集聚新區。玉湖邊上,已建成的市青少年宮、科技館、圖書館,從西向東一字排開;玉湖公園內,微風吹拂,綠樹婆娑,前來休閑拍照的游客隨處可見。“當年參加義務勞動時可真是想不到,苦了一輩子還能過上這樣舒心的日子!”張鎮村村民傅石雄興奮地說。
一任接著一任干,木蘭溪四期治理工程已經完成,防洪工程及生態治理累計投入近50億元,50年一遇標準防洪堤段總長37.4公里,占下游河段七成以上。如今,下游399條內河與木蘭溪互聯互通,形成65平方公里的“城市綠心”。2016年,莆田成為我省首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并于2017年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我們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生態優先、系統治理的路子,從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統角度,統籌推進,還木蘭溪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說,木蘭溪全面實現了習近平同志當年提出“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目標。
責任編輯:黃仙妹
- 莆田木蘭溪:“人水和諧” 從水患頻仍到“全國最美”2018-09-23
- 福建莆田木蘭溪治理紀實:“人水和諧”的生動實踐2018-09-21
- 木蘭溪之變2018-09-21
- 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2018-09-21
- 福建莆田木蘭溪治理紀實:“人水和諧”的生動實踐2018-09-21
- 莆田一工人垃圾傾倒河道內 被罰款1000元2018-06-21
- 走近福建莆田家鄉河——木蘭溪2018-05-07
- 莆田木蘭溪兩岸 將建百里風光帶 2017-03-29
- 投資6000萬 莆田木蘭溪瀨溪大橋擬擴建2017-01-05
- 莆田木蘭溪三江口段 常年輕度污染 2016-12-27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福建文藝表演精彩亮相馬耳他2018-09-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