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11月6日訊(記者 徐從芬 通訊員 房立)伴著金秋的陽光,歷山學校二(3)中隊的隊員們來到濟南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開啟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非遺之旅。
在解說員的引領和講解下,隊員們初步了解濟南8500多年的手工藝文明史,剪紙、魯繡、烙畫、陶瓷、草柳編等手工技藝讓隊員們目不暇接,一件件帶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精美絕倫的非遺展品引得隊員們久久駐足,贊嘆不已。這些齊魯先民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他們感受著歷史的滄桑,領略了齊魯文化的深厚內涵。
隨后,隊員們來到陶藝館,見到了從淄博特意趕來的刻瓷藝術大師齊征,準備開始今天的重頭戲——刻瓷。齊征老師首先給同學們講了各種工具的名稱及使用技巧,然后親身示范構圖、雕刻、著色的整個過程。隊員們一個個爭著好奇的眼睛,仔細揣摩著齊征老師的演示。齊征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誡隊員們,一件成功的作品需要付出五心,即用心、細心、耐心、恒心和愛心。
終于,到了隊員們實踐的時刻啦。大家興奮地拿起細毛筆,有的畫畫、有的寫字,按老師的要求設計了起首章和壓腳章,很快完成了構圖。接下來,隊員們開始最重要的步驟——雕刻。只聽見屋內,小錘叮叮當當落在光滑的磁盤上,敲擊出動聽的音樂。隊員們一手拿著排刀,一手拿著小錘,聚精會神地敲打著。隊員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下瓷盤的方寸之間,在此起彼伏的叮當聲中,時間仿佛靜止了一樣。雖然刻瓷既耗力又耗時,但是隊員們沒有一個喊苦喊累。一下又一下的反復擊打,非但沒有讓隊員們失去耐心,反而讓平時活蹦亂跳的他們安安靜靜地坐下來。最后,終于到了著色環節。在清洗過瓷盤后,隊員們用棉球細致的往刻印里面揉色,然后擦拭整潔盤面。齊征老師針對不同的圖案給予隊員們著色的建議,在先生的指點、改動下,隊員們的作品就像屋外燦爛的陽光煥發出了新的光彩。
隊員們捧著經過兩個小時勞動完成的刻瓷作品,一個個都開心極了,自豪的神情洋溢在每一個隊員的臉上。這次非遺活動體驗,既培養了隊員們的動手能力,激發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也讓隊員們真正融入傳統文化之中,感受藝術的快樂和生活的真諦。
責任編輯:趙睿
- 滄州21人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傳承人2018-11-07
- “宿遷非遺紀錄”系列系列報道:一碗船菜一世情2018-11-07
- 千年坭興陶相約百年北大 40件大師之作展非遺魅力2018-11-06
- 馬來西亞青年來華體驗非遺 嘆工藝精巧2018-11-06
- 河北公布第五批省級非遺傳承人 傳承人總數達877人2018-11-06
- 龍泉古龍窯開窯 青瓷非遺技藝薪火相傳2018-11-05
- 非遺傳承人培訓 讓藏戲煥發新活力2018-11-05
- 粵劇“唱響”大灣區非遺保護合作2018-11-05
- 苗繡傳承人和高定設計師共制拋花繡帽 將亮相進博會非遺展2018-11-05
- 共同呵護非遺“瑰寶”:皇宮走出的絕活兒京繡2018-11-02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滄州21人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傳承人2018-1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