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條寨鎮黨委副書記李成巖和盛京滿繡第四代傳承人楊曉桐(巴彥殊蘭)為基地揭幕
近日,“盛京滿繡”刺繡基地在遼寧省燈塔市柳條寨鎮長溝沿村啟動。
“精準扶貧,共同富裕”是國家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方針。“盛京滿繡”第四代傳承人楊曉桐以非遺傳承刺繡技藝開展文化扶貧,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認真教授刺繡技藝,鼓勵和帶動貧困群眾自強自立,結合當地政府搭建的平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長溝沿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包金民告訴學員,“盛京滿繡”在其他扶貧村的學員,已經基本實現脫貧。學員學習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正式繡產品訂單,如果每月完成3~6個訂單量,月收入就能達到1500-3000元。他表示,“盛京滿繡”是實實在在的項目,村民不用花一分錢,就能學到刺繡技藝,具有上手迅速、無投資、訂單量大的特點。滿繡訂單中,刺繡手包的訂單已訂到2021年,村民不出家門就能增加一份收入,能夠滿足農村女性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實現工作就業的實際需要,坐在炕頭上就能成為巧手繡娘,實現增收。
記者看到,在刺繡教授過程中,村民們認真聽講,積極提問,熱情高漲,紛紛表示將盡快學會這一重要技能。
“盛京滿繡”作為沈陽非遺文化領軍企業,注重社會效益,重視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致力以優秀傳統技藝和民族藝術培養鄉村藝術技能人才。
楊曉桐與省內多個鄉村合作,傳授滿繡技藝,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她打破非遺絕技“傳內不傳外”的傳統,截至2018年上半年已培訓1500多名學員。
法庫錢家溝村刺繡基地于今年8月正式啟動,楊曉桐免去學雜費用,提供免費食宿,為村民學習非遺技藝解決后顧之憂。阜新市阜蒙縣招束溝鎮拉各拉村今年8月成立了“沈陽盛京滿繡技藝傳承扶貧(孵化)車間”,是全省首個省級定點、阜新市首個掛牌成立的創業扶貧車間。
此次啟動“盛京滿繡”刺繡基地的長溝沿村,位于燈塔市柳條寨鎮中部,地勢平坦,耕地2430畝,其中種植水稻2000畝。優越的農業生產條件沒能顯示其發展優勢,青壯年勞動力全部外出打工,村里留守人口呈現老化特點。全村沒有一家合作社,缺少水稻加工設備,只能低價出售稻谷,嚴重影響了村民的收入水準。村里產業結構單一,除水田之外,400畝旱田中的350畝種植的是效益較低的玉米。村集體經濟力量薄弱,服務功能弱化。長沿溝村第一書記包金民來到村里后,發揮自身工作優勢,通過走訪座談,積極開展調研,確定了以“盛京滿繡”作為村里重要文化扶貧項目的工作思路。(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責任編輯:趙睿
- 聽國學課堂,學非遺文化2018-11-16
- 全國優秀民歌江蘇高郵展演 傳承與發展非遺文化2018-11-16
- 18年13000件作品——這位“80后”非遺傳承人不簡單2018-11-16
- “衣錦紋針”瀕危非遺針法成果亮相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2018-11-15
- 廈門歌仔戲《僑批》濃情獻演2018-11-15
- “非遺”絕技亮相寧夏技術創新成果展2018-11-14
- 省非遺武術展示交流大會舉行2018-11-13
- “喚醒千年之美”大學生非遺創新獎學金項目頒獎禮舉行2018-11-12
- 多彩非遺走進校園 讓師生們感受其中的魅力2018-11-12
- 漳浦:千年古縣的文明密碼是什么?2018-11-12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第三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開幕2018-11-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