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學文的剪紙作品 江學文 攝
憨態可掬的福娃、翩翩起舞的蝴蝶、豐盈喜氣的“福”字……一幅幅剪紙五彩繽紛、形象生動,這些都出自湖北鐘祥民間剪紙藝人江學文之手。日前,江學文向記者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我喜歡剪紙藝術,已經堅持十年了,讓更多人學習剪紙和了解非遺制作,對我來說是一件樂事。”
今年30歲的江學文是鐘祥市新聞中心記者,工作之余,剪紙已經成為了他最大的愛好。江學文學習剪紙起步于他的大學時代,當年班級舉行元旦晚會,他負責布置會場,自己制作了一些簡單的剪紙貼在窗戶上。
江學文的剪紙作品 江學文 攝
“當時自己也是隨意剪”。后來,江學文偶然得知他的學校所在地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是“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他就開始到農村尋訪民間藝人,學習剪紙。
“剪紙是一種鏤空式的繪畫,講究折法、畫法、剪法、刻法,都是先易后難,慢慢練習提升。”剛開始學習時,江學文也遇到很多困難。在內蒙古剪紙協會副會長段建珺的指導下,江學文的剪紙技藝有很大提升。江學文表示,剪紙技巧最關鍵是要心靜,是用剪刀和紙來描繪自己心底的美好圖景。
現在江學文每天都要剪兩三幅不同樣式的圖案,每幅花費約半個小時,圖案復雜的要兩個小時,有時制作一幅精品剪紙要兩三天。
江學文與外國友人分享剪紙藝術 鐘欣 攝
江學文最擅長的是人物肖像剪紙,包括教師、舞者、學生、牧童等。他細膩地刻畫出每一種角色的特點,在造型上作對稱、均齊、平衡、組合等處理,讓人物煥發了生機。平時外出時,他看到建筑上精美的圖案就會拍下來,留存花紋作為剪紙素材,回家后仔細琢磨、欣賞和臨摹。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項藝術,江學文在當地免費教授剪紙,并在網絡上分享剪紙制作過程,目前已有6萬多粉絲。“這是一個很好的非遺手藝傳承渠道。”他說。
“雖然剪紙圖樣全部能用機器雕刻,但是中國傳統手工剪紙是一項民間藝術,融合了很多圖案紋樣,有文化、有內涵,有寓意,在民間它承載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江學文認為,手工制作可以創作出形形色色的花樣,單純機器復制圖案難以做到精細化。
責任編輯:趙睿
- 中國“非遺”保護者黃美金:讓“建盞”走向世界2018-11-21
- 還記得雞毛毽子“小人書”嗎 它們入選重慶市級非遺啦2018-11-21
- 貴州雷山:脫貧攻堅成果和非遺展示巡游活動慶苗年2018-11-20
- 百名建盞及中國白燒制技藝傳承人參訓切磋手藝 共同保護非遺2018-11-20
- 江西高安:戲曲進校園,在傳承中激活“非遺”2018-11-20
- 中國紡織非遺報告發布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待解2018-11-19
- 剛果(布)留學生體驗非遺技藝2018-11-19
- 非遺項目落戶山村引領扶貧 “盛京滿繡”帶領村民奔小康2018-11-19
- 聽國學課堂,學非遺文化2018-11-16
- 全國優秀民歌江蘇高郵展演 傳承與發展非遺文化2018-11-16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歌仔戲男演員首例 鄭惠兵將辦折子戲“個唱”2018-11-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