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亂動蕩的日子里,林巧稚的診所整整堅持了六年。六年里,她共接診萬余人,留下了8887份檔案。這些紛繁如雪片般的檔案,不僅記錄了病人的病史,更記錄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見證了一個個新生命、新希望的誕生。24日晚,這位“萬嬰之母”以越劇人物的樣貌亮相第七屆福建藝術節——
全新現代題材越劇
這部原創現代愛國主義題材越劇根據林巧稚的生平創作,展現她的大愛醫路人生。值得一提的是,該劇不僅是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創演的一部書寫福建英杰的“閩越劇”,更是芳華入閩近60年來首次原創的現代題材越劇。
林巧稚1901年出生于廈門鼓浪嶼,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女學部委員(院士)。雖然她一生沒有結婚,卻親手接生了5萬多名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學圣母”。
她曾說過:“作為一個醫生,既然病人把自己的健康希望給了你,你就要盡心盡力,負責到底。”
一輩子無兒無女,卻是最富有的母親。《林巧稚》旨在以越劇的藝術形式展現和弘揚福建優秀女兒——林巧稚心系祖國、獻身醫學的優秀品質和擔當精神,講述了林巧稚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被日本人趕出協和醫院,仍毅然堅守北平,救治了無數在日本鐵蹄下被迫害、摧殘,苦苦掙扎的中國婦女的感人故事,展示了林巧稚從一名卓越的醫生成為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的歷程。
主創體驗產科工作
該劇由省藝術研究院青年編劇蔡福軍擔綱編劇,他曾創作過昆曲《襄王遇淑》(獲田漢戲劇獎二等獎)、高甲戲《淇水寒》和兒童劇《幼童留洋記》等作品。導演則是執導過《保嬰記》《谷文昌》的歌仔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吳茲明,芳華越劇團張派非遺傳承人、一級演員鄭全飾演林巧稚。
據介紹,為充分理解、準確把握“萬嬰之母”的人物形象,主創團隊多次奔赴北京協和醫院、福建省婦幼保健院,深入婦產科,從晨會、查房、護理、為新生兒洗澡、篩查采血、預防接種,到手術室、產房、婦科門診逐一體驗。
主演鄭全表示,婦產科醫護人員面對高強度、快節奏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仍充滿著耐心和愛心,一絲不茍,為廣大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這正是“林巧稚”精神的傳承。
除了到醫院體驗生活,鄭全還收集了很多關于林巧稚的傳記、畫冊以及林本人的著述,“林大夫一輩子沒有結婚,為了廣大群眾的母嬰健康,她放棄了個人,選擇了事業,她說自己是24小時值班大夫,床頭永遠有一部電話,隨叫隨到。如今不正呼喚這樣‘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人物嗎,每個行業都需要這樣的精神”。
精神內涵值得深挖
據省芳華越劇團團長黃國慶介紹,《林巧稚》是該團積極響應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的號召,融合八閩風土,取材于福建人物的原創新劇,劇中的閩南童謠與鼓浪嶼背景極具福建特色,目前已被列入今年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這是近年來芳華踐行‘融入福建特色文化,探尋閩派越劇風格’的辦團理念,扎根福建、在傳承中創新,推出的一部具有福建風情的‘閩越劇’。”他說。
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崔偉觀劇后表示,林巧稚是一個具有“人類高度”的開創性人物,她也是“婦女的守護神”,改變了中國婦女的生存狀況。他認為,這個戲不僅具有創造舞臺藝術形象的價值,人物的愛國主義和追求科學的精神內涵值得繼續挖掘。
“以越劇現代戲而言,《林巧稚》在國內擁有自己的位置。因為它有原創性,劇中唱腔流派的歌唱性和演員的音域、位置相符。當然,要成為一出好戲,還得不斷打磨。”崔偉說。(記者 肖榕/文 通訊員 祝萍芳/圖)
責任編輯:趙睿
- 《團圓之后》“引爆”福州芳華劇場2018-11-21
- 七藝節觀微:老IP,新綻放2018-11-14
- 2018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 跨界創新激活傳統藝術2018-11-05
- 國慶長假期間 大田12場傳統戲曲輪番上演2018-10-09
- 古越紹興書新顏:“文”融城市肌理“城”續千年文脈2018-09-06
- 林巧稚故事將搬上越劇舞臺 芳華越劇團鄭全主演2018-08-30
- 芳華越劇團要第一個“吃螃蟹” 推出廉政題材越劇《包公淚》2018-06-13
- 經典越劇《紅樓夢》啟動全國巡演2018-05-16
- 福建省芳華越劇團三部大戲將亮相國家大劇院2018-04-19
- 老戲臺上“年味”濃2018-01-23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 通報泉港化學品泄2018-11-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