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萍展示她的剪紙作品
福州晚報記者 梁凱鴻 文/攝
去年,董雅萍剪紙工作室被授予“福州市首批文藝名家工作室”稱號。
董雅萍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剪紙藝術中,剪出了一幅幅會“說”故事的剪紙作品。
用剪紙講述中國故事
在董雅萍家客廳的墻上,一個構思巧妙的“福”字奪人眼球。這幅剪紙作品融合了烏塔、白塔、鎮海樓、三坊七巷以及榕樹、茉莉花等極具福州特色的元素,造型生動。
董雅萍的作品,不僅大量運用神話故事、歷史人物等題材,還與時俱進地融入了現代元素。從馬尾造船廠、船政博物館,到共享單車、蛟龍號等,都被董雅萍剪進了作品中。“我希望我的每件作品都能講述一段中國故事。”董雅萍說。
董雅萍的奶奶潘賽玉是馬尾上岐村的老藝人,其剪紙技藝在當地深受好評,人們都稱她為“剪花婆婆”。那時,附近的村民嫁娶添丁、年節祭拜時,常上門向潘婆婆討要各種剪紙。董雅萍9歲時,就開始向奶奶學習剪紙技藝。
參加工作后,董雅萍師從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一級民間工藝大師徐陽,并參加全國民間民俗剪紙高級研修班,系統地學習剪紙藝術。“我常去全國各地拜訪民間剪紙老藝人,去甘肅、河北等民俗風情濃厚的地方進行學習創作,這對我影響很大。”董雅萍說。
經過30多年的摸索,如今,董雅萍的剪紙技法已自成一派。她把南方的玲瓏細膩和北方的豪放粗獷融會貫通,用剪紙守住傳統文化的根脈。
傳承推廣剪紙技藝
如何更好地對剪紙技藝加以傳承?
董雅萍常年在福州大學陽光學院、閩江學院等學校,開設剪紙選修課程。多年來,董雅萍應邀參加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海峽青年節、“5·18”、文化與自然遺產日等活動,并赴荷蘭、丹麥參加中國文化節活動,現場展示剪紙技藝。此外,她還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展覽,展出剪紙作品……
“去年,金磚國家‘三合一’論壇在福州舉辦期間,我為外國來賓和國內嘉賓進行了中國傳統文化剪紙藝術表演。我很珍惜在這種場合展示剪紙技藝的機會,因為這既能展現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體現我們的文化自信。”董雅萍說,每次表演后,都有熱情的外賓向她索要作品拿回家收藏。
作為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剪紙藝委會理事、省剪紙專委會副秘書長、市剪紙學會副會長、馬尾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董雅萍計劃將這門技藝重點教授、傳承給多位學生,并繼續編寫《非遺進校園——剪紙大講堂教材》等剪紙教材。“到2020年,我希望能組織一場全國性的剪紙展覽,推動全國剪紙藝術家的交流互動。”董雅萍說,傳承剪紙技藝任重道遠,她會以匠心精神堅守著。
責任編輯:趙睿
- 傳承推廣剪紙技藝 董雅萍用剪紙講述中國故事2018-11-29
- 湖北民間藝人業余剪紙十年 傳播“非遺文化”2018-11-22
- 聽國學課堂,學非遺文化2018-11-16
- “非遺”絕技亮相寧夏技術創新成果展2018-11-14
- 多彩非遺走進校園 讓師生們感受其中的魅力2018-11-12
- 學刻瓷,賞剪紙……濟南小學生開啟非遺之旅2018-11-07
- 陜西安塞:民間藝術助推鄉村旅游2018-10-23
- 新疆剪紙大師林貴福:一雙巧手“剪出”多彩世界2018-09-06
- 第二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參觀福州 營員拜師學藝2018-08-09
- 敦煌少兒傳統文化免費培訓 孩童2小時剪出“駱駝”2018-08-07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習近平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舉行會談2018-11-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