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非遺展將原汁原味的嶺南文化融入當代生活場景,令人耳目一新。 鄺珊 攝
2018廣州文交會11月30日開幕,作為“展中展”的廣州非遺展(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融合創新,將原汁原味的嶺南文化融入當代生活場景,用現代手段還原“廣式生活”千年之美,令人耳目一新。
11月30日開幕的廣州非遺展,展現“廣作”中廣繡的華美韻味。 鄺珊 攝
“廣州非遺展”既是2018廣州文交會的系列活動之一,也是第23屆(秋季)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八大主題展之一。此次廣州非遺展包括5大功能展區、3場主題對話、6場經典非遺節目展演、5個非遺創新項目發布、19個“廣作”非遺項目。
在“廣作與美好生活”展區,精美的廣式家具、玉雕、牙雕作品在嶺南古琴背景音樂襯托下,更加韻味十足,雅致華美。“廣作”是與京作、蘇作齊名的傳統工藝流派,“三雕一彩一繡”是“廣作”最具代表性項目,也是古代朝廷貢品。“廣作”工藝精湛、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在中國對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入國家首批“傳統工藝振興名錄”。該展區還原了傳統的“廣式生活場景”,家居格局分為客廳、書房、茶室、琴房、衣櫥,結合展出19個“廣作”。
此次非遺展還將“永慶坊”搬進現場,嶺南建筑風格的場景,入口模擬永慶坊巷口,青石板路的街道兩旁是永慶訪標志性空間。展區反映了廣州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實踐成果,探索廣州“非遺”項目融入現代生活、促進產業開發的路徑。
“廣式生活智慧養生文化展區”像是一個開在家門口的“廣式生活市集”,廣州最傳統的醫藥和飲食技藝類非遺項目如潘高壽、采芝林、小柴胡、西關正骨、小鳳餅、廣式臘味、廣式蓮蓉餅食、沙灣水牛奶小食、黃豆醬等商品琳瑯滿目。現場還有西關正骨手法、采芝林藥材處理與食療養生等體驗活動。
當日開幕式上還發布《廣州非遺+文化資源與交易合作手冊》,全面梳理了“廣州非遺”文創開發資源。
責任編輯:趙睿
- 民俗古節真熱鬧!橋鄉金澤有三絕——非遺之“廟會”2018-12-03
- 土陶燒制入選非遺 平度市陶藝博物館成學生第二課堂2018-11-28
- 讓人胃口大開的成都非遺美食——麻婆豆腐2018-11-28
- 揚州杖頭木偶非遺傳承人慶70歲 56年授藝逾千學生2018-11-28
- 非遺書院推進活態傳承 助力傳統文化回歸大眾生活2018-11-28
- 千年學府弦歌不絕 非遺項目彰顯文化底蘊2018-11-27
- 國家級非遺——大荔“同州梆子”唱響全國戲曲百戲盛典2018-11-27
- 探索粵港澳非遺保護合作新路徑 創新非遺業態2018-11-27
- 傳承壯鄉文脈 廣西非遺保護工作碩果累累2018-11-26
- 古老非遺漸成扶貧生力軍 文化旅游實現共贏2018-11-23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民俗古節真熱鬧!橋鄉金澤有三絕——非遺之“2018-12-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