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坐落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桂湖邊的“泰國亭”,是桂林群眾藝術館設立的桂林漁鼓山歌傳承基地。每當夜幕降臨,這里都能傳來陣陣歡快悅耳的說唱聲。這是“天天唱”桂林漁鼓隊在桂林市級非遺傳承人彭承紅的帶領下,每天開展的漁鼓表演。從2015年起,每晚固定的漁鼓表演,成為兩江四湖景區一道美麗的文化景觀。彭承紅說:“為游客們展示桂林的漁鼓文化,是我退休后實現人生價值的另一種方式。”

      自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以來,廣西建立了國家、自治區、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迄今已有49人被評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555人被評為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隨著代表性傳承人制度的不斷完善,廣西各級文化部門不斷加大對傳承人的支持和保護力度,通過制度建設、開展培訓、平臺建設、經費保障等方式,讓非遺傳承人在各自領域施展所長,充分實現他們的價值。

      傳道授業,搭建平臺助力傳承發展

      10月下旬,由柳州市群眾藝術館主辦的柳州非遺學堂帶著古老的苗族刺繡工藝走進融水苗族自治縣的洞頭鎮。苗繡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李伊園以針作畫,手把手地帶領當地135名留守婦女在絲線飛旋中感受苗繡的精美。僅2018年,柳州市非遺學堂已舉辦47期,不僅讓非遺走進村屯、手藝傳遍萬家,也讓非遺傳承人走進更多群眾中間,展示技藝、傳道授業。

      “別人60歲退休,我是60歲走上講臺。”在三江侗族自治縣,已年逾古稀的吳光祖是侗族大歌國家級傳承人,每周他要為匡里小學上8節的侗族大歌課程,充實的教學生活讓他眼里曾經“不務正業的本事”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自《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實施以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非遺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已經在廣西各地市鋪開,非遺傳承人和保護單位紛紛參與到非遺課堂教學中。以梧州“戲曲進校園”為例,截至2018年9月底,梧州356所中小學校共開展粵劇、牛歌戲、牛娘戲等戲曲進校園活動1270場,戲曲傳承人、劇團演員與全市400多名音樂教師共同發力,培養了30多萬學生戲迷。

      跨界融合,傳承人也是時尚達人

      11月15日,在廣西藝術學院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廣西少數民族織繡普及培訓班和廣西編織技藝(竹、藤、芒編)普及培訓班結業展上,隆林各族自治縣的民間手藝人楊云忙著向觀眾介紹她的作品和創意。楊云參加過蠟染和織繡兩期培訓班,她坦言,在培訓中審美品位得到了提高,“產品價值提升了幾個檔次,如今我也是非遺圈里的時尚達人了。”她說。

      “學員結業后,我們會利用學校工作站的平臺和資源為傳承人和設計、生產企業牽線搭橋,幫助非遺產品走向市場。”廣西藝術學院非遺傳承人研培教學組負責人唐勝天告訴記者,該項目通過匠教結合、開展行業對話、利用學院平臺推廣的手段,辦成氛圍濃厚、特色鮮明、群眾受益的特色培訓。與傳承人的強強聯合已經成為廣西高校參與非遺保護傳承的一種重要模式。

      南寧市郊的施厚村古岳坡是遠近聞名的文化藝術村,節假日期間吸引眾多游客觀光,廣西首批“大國非遺工匠”譚湘光的壯族織錦傳習工作坊就設在這里。譚湘光是廣西壯族非遺文化符號傳統工藝古岳工作站引進的一位非遺傳承人。該工作站負責人梁漢昌告訴記者,工作站主要通過引進非遺傳承人和藝術設計師,共同開發兼具民族風格和實用價值的旅游產品,并在古岳坡進行銷售,實現傳統工藝和鄉村旅游的相互促進和振興發展。

      據悉,廣西今年先后投入近250萬元,確立了廣西傳統工藝工作站廣西民族大學站、廣西藝術學院駐百色站、廣西古岳文化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站等6個傳統工藝工作站,通過研究、培訓、設計等手段幫助廣大非遺傳承人、民間手藝人實現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的結合。

      多管齊下,營造授徒傳藝的有益環境

      10月底,《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公布,該文件要求,各級文化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支持非遺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并建立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檔案,對傳承人開展督察、評估,實行動態管理。在此之前,廣西出臺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規文件也一再明確要保障非遺傳承人的權利。

      “非遺傳承人是開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主要力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建機制、辦培訓、創平臺、給經費、樹典型……廣西對非遺傳承人的扶持力度在不斷加大。

      今年“三月三”期間,廣西共開展了1000多項豐富多彩的民俗民族活動,八桂大地不僅成為歌的海洋,更是非遺傳承人展示和傳播壯鄉精彩非遺的大展臺。除了搭建豐富的傳播展示平臺,迄今已經舉辦17期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廣西培訓項目,免費為傳承人提供集中學習交流、實現自我提升的機會。為了提高非遺傳承人的積極性,積極營造適合授徒傳藝的有益環境,廣西為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提供的傳承經費,已經從2011年的每人每年3000元增加至2018年的4500元。正如吳光祖所言:“政府為我們搭建了廣闊的舞臺,也敦促我們為民族文化的發揚光大更加拼搏努力。”(記者 郭凱倩)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苏妲己|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WWW亚洲色大成网络.COM|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bt加勒比一区二区|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激情视频图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另类小说图片|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 亚洲冬月枫中文字幕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