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八桂大地起春潮——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廣西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王念、史競男、向志強
從甲天下的秀美山水,到醉游人的民族風情;從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到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從“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靈渠,到“流金淌銀”的珠江—西江“黃金水道”……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交織出豐富多彩、開放奮發的八桂大地。
在南國冬季如春的勝景中,廣西壯族自治區迎來成立60周年大慶。
一甲子如歌歲月,六十載春華秋實。廣西,始終是黨中央心之所牽、情之所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西各項事業蓬勃發展,5600多萬各族人民攜手奮進,一個繁榮、富裕、開放、進步的新廣西正在崛起。
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為民生福祉、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奠定堅實基礎
祖國南疆,紅色熱土,鐫刻下歷史的榮光——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云逸、韋拔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百色起義,宣告紅七軍誕生;
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紅旗插上鎮南關,廣西全境解放;
60年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翻開了廣西歷史發展新篇章,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再添生動實踐。
“老區和老區人民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要加快老區建設和發展,讓老區和老區人民盡快擺脫貧困,過上幸福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區人民一直掛念在心。
2010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來到百色,專程瞻仰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參觀了百色起義紀念館,向百色起義紀念碑敬獻了花籃。他還實地考察了進一步抓好農村扶貧開發、切實加強革命老區建設的情況。
廣西集“老、少、邊、山、庫”于一身,但對發展“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是廣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2015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明確要求,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廣西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自治區之力、用非常之舉,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捷報頻傳——
2016年,廣西脫貧攻堅首戰告捷,111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脫貧人口數位列全國第一,減貧速度排全國第二位;
2017年,廣西在全國率先出臺扶貧對象動態管理辦法,落實52.3萬名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投入中央和自治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9.67億元發展扶貧產業,幫助貧困人口增收;
2016—2018年,廣西僅用三年時間,實施易地扶貧搬遷68萬人;
2012年以來,廣西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09萬人,年均減貧118萬人,實現1999個貧困村、11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老百姓把變化看進眼里,把黨恩記在心頭。
回憶起8年前的春天,習近平同志踏著一路泥濘走進村里,到老鄉家中看真貧、扶真貧,百色市田陽縣那滿鎮新立村黨總支書記羅朝陽感動不已。
“那時候我們窮啊,人均年收入才2000多塊,是桂西南的窮代表。旱地缺乏灌溉設施,有些屯沒有通公路,大石山區飲水困難等,村民們反映了很多困難。臨上車的時候,總書記握著我的手說,我也給你一句承諾,新立會有大變化!”
3年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羅朝陽在全國兩會上再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興奮地匯報起村里的變化:通過流轉土地種植西紅柿等作物,村民收入提高到8500多元,村子也更漂亮了,成為縣里的“最美村屯”。
“總書記聽了很高興,他說,希望下一個5年,你們村和整個百色地區能夠同全國一起實現全面小康。”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正在成為現實——
在黨委和政府幫扶下,新立村修建了26條道路,整理了節水灌溉工程,連片種植的香蕉、火龍果等經濟作物蔚為壯觀,山區片的村民們也都搬到了河谷地帶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邁上富裕路的新立村又開始發展旅游業,打造“夢里壯鄉”景區。
新立立新姿!羅朝陽倍感振奮:“去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躍升至近萬元,鄉親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相隔一百公里,崇左市天等縣,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落后的自然條件,讓這里的農民苦不堪言,常年有13萬人在外務工。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如何拔掉窮根、擺脫貧困?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一針見血,擲地有聲——
“用繡花的功夫實施精準扶貧”;
“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規措施”;
“要加快推進產業扶貧,為貧困地區和貧困戶培育持久增收致富的產業發展長效機制”;
“脫貧攻堅,‘輸血’重要,‘造血’更重要”……
“天等不等天!”天等縣委書記吳強說,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近年來,天等通過培育特色產業、推廣就業扶貧車間,走出了一條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新路子。
大石山區深處,村頭屯尾建起大量就業扶貧車間,如星火燎原,點燃了當地干部群眾脫貧攻堅的昂揚斗志和必勝信念。
久旱逢甘霖。老區崛起,正當其時。
2015年,《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3年來,包括中國—東盟(百色)農產品交易中心在內的一批重大項目相繼竣工投產,培育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9家,老區振興加快推進。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廣西考察工作,強調“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邊境建設搞好了,民族事業發展了,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是極大促進”。
廣西少數民族人口2000多萬,其中壯族人口1800多萬,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是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自治區成立60年來,廣西各族群眾生活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跨越。
——改革開放40年來,廣西農村貧困人口從2100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267萬人;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3萬元和1萬元,是1978年的105倍和94倍。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經濟社會各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闊步邁向繁榮、富裕、開放、進步。
民生福祉顯著增進,讓各族人民共圓小康夢,收獲了幸福感。
在我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助農增收等舉措,最近5年實現7萬多人脫貧;
在我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貧困發生率已下降至13%;
在我國唯一的“土瑤”聚居區,通往各個村的道路全部硬化,茅草房已不見蹤影,越來越多的群眾住進了新房……
油茶飄香,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八灘村傳來侯光祖一家的歡聲笑語。這個多民族家庭,11口人分屬壯、漢、苗、瑤、侗五個民族。四世同堂共譜民族和諧曲,這樣的故事在廣西比比皆是。
大地飛歌,春潮涌動。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這朵潔白的“朱槿花”,再披盛裝。
12片“花瓣”緊簇,象征著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個世居民族和44個其他民族親如一家。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使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代代相傳。”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廣西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讓民族一家親的似錦繁花在八桂大地常開長盛。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回應合作共贏呼聲 引領多邊主義潮流 ——習近平主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重要講話引發國際社會積極反響2018-12-09
- 習近平今年外訪收官,向國際社會傳達了什么訊息?2018-12-09
- 2018年習近平四次踏出國門,這些亮點讓人印象深刻2018-12-07
- 習近平主席訪問西葡兩國在歐洲各界引發熱烈反響——推動中歐合作邁上新臺階2018-12-07
- 習近平主席鼓勵中葡要積極發展“藍色伙伴關系”在葡萄牙各界引發強烈共鳴2018-12-06
- 習近平會見葡萄牙總理科斯塔2018-12-06
- 廣西傳承多民族優秀文化打造魅力壯鄉2018-12-04
- 習近平接受阿根廷“解放者圣馬丁大項鏈級勛章”2018-12-03
- 習近平同阿根廷總統馬克里舉行會談2018-12-03
- 習近平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2018-12-02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河北井陘:面塑技藝傳承非遺文化2018-12-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