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廣靈剪紙藝人邱云霞正在制作剪紙作品。該縣在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依托現(xiàn)有非遺傳統(tǒng)技術資源,探索出一條“文化+扶貧”的道路。去年以來,該縣規(guī)劃了產(chǎn)業(yè)園區(qū),扶持和鼓勵手工編織、手工剪紙、古燈制作等文化產(chǎn)業(yè),聘請非遺傳承人定期開展技能培訓,引導貧困群眾吃“文化飯”,走致富路,在傳承非遺文化的同時,助力脫貧攻堅。
責任編輯:趙睿
- 26件非遺作品捐到省非遺館 全省的傳承人為什么捐這些2018-12-12
- 國家級非遺項目“浦東繞龍燈”傳習基地落戶嘉善2018-12-11
- 弘揚傳統(tǒng)之美 新文創(chuàng)激活非遺發(fā)展動能2018-12-11
- 首屆大灣區(qū)非遺傳統(tǒng)武術文化大會在深圳召開2018-12-11
- 貴州黎平:侗年燈光秀 歌舞展非遺2018-12-10
- 澳門青少年體驗世界非遺侗族大歌2018-12-10
- 武漢一高校非遺漢繡團隊原創(chuàng)作品受市場歡迎2018-12-10
- 當航拍與非遺相遇 全國主流媒體這樣玩轉自貢2018-12-10
- 將“非遺”引入課堂2018-12-10
- 河北井陘:面塑技藝傳承非遺文化2018-12-07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26件非遺作品捐到省非遺館 全省的傳承人為什2018-12-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