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濰坊12月16日訊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間年畫達到了鼎盛階段。濰坊木版年畫包括神像、門神、傳說、 金童子、山水花鳥等表現形式,是我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并稱“中國民間三大木版年畫”。12月15日,一場以傳播木版年畫技藝的公益研學活動在濰坊十笏園拉開了帷幕,來自當地的十多位小朋友在木版年畫非遺傳承人張運祥的帶領下,一起走進了木版年畫的藝術殿堂。
木版年畫非遺傳承人張運祥現場授課
名師出高徒。在公益課堂的現場,記者看到,在張運祥老師的課堂上,學生們聽得是津津有味。原來,眼前的這名中年人在木版年畫領域可謂是響當當的名人。他14歲便跟隨父親系統學習濰縣年畫制作工藝,現在是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十佳民間藝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既是中國民間工藝最高獎“山花獎”的獲得者,又是山東省“泰山文藝獎”獲得者,同時他還是濰坊市“木版年畫領軍人物”。
學生們動手學習木版年畫制作過程
在課堂上,張運祥向學生們耐心地講解濰坊木版年畫的發展過程以及木版年畫的種類與制作步驟。在理論講授之后,他還進行了技藝展示。從刷墨、上紙、打壓到最后揭紙,張運祥一邊現場操作,一邊介紹各項工藝的要領。在課堂上,學生們聚精會神地看著、學著,一步步地模仿老師的手法,有不少學生制作出來的年畫都十分精美。隨后,備受矚目的“天官送福”環節開始了。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體驗了“印墨線”工序。孩子們印刷用的材料是宣紙,可以在印好的圖案上填色。在掌握了基本要領之后,10余位學生紛紛開始動手體驗。別看同學們都是第一次接觸木版年畫,操作起來還真是有模有樣,經過短短十幾分鐘,一幅幅作品創作完畢,張運祥分別就小朋友的作品進行了點評,給予了專業性的指導意見,小朋友看到自己創作的繪畫作品得到老師的夸獎后,都露出了天真、燦爛的笑容,并得意地向他人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別看同學們都是第一次接觸木版年畫,操作起來還真是有模有樣。
“我的孩子平時對美術很有興趣,在這方面也很有天分,這次專門帶她來向張老師學習木版年畫,也是想觀察一下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天賦。”在現場,一位學生家長接受及了記者的采訪,她說道,“她一邊學年畫,我就一邊觀察,發現孩子確實能學得進去,而且做出來的年畫也很精美。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機會讓她解除這種難得一見的非遺文化,這對孩子文化素質的培養非常有益。”
非遺藝術,需要薪火相傳。
據悉,從今年12月開始,濰坊的小朋友都能在十笏園免費參加類似的公益性文化活動,包含板橋藝術課堂拓片制作體驗、木版年畫制作、風箏軋制、泥塑等多種非遺體驗活動,而且每一堂公益課都由專業的藝術大師現場授課,他們將在每周末帶著小朋友們開啟一場精彩的非遺之旅,讓孩子們感受濰坊傳統文化的魅力,讓非遺之美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發揚光大。
閃電新聞記者 李楊 濰坊報道
責任編輯:趙睿
- 河北“非遺醋”手工作坊:10余道工序制出醇厚老陳醋2018-12-17
- 傳承黃梅戲 非遺展魅力2018-12-17
- 走進丹寨小院 體驗非遺文化2018-12-17
- 大學生與非遺親密接觸 男生也來學習黃梅挑花技藝2018-12-14
- 河北石家莊非遺:贊皇棗酒釀造技藝2018-12-12
- 河北臨西:舌尖“非遺”手工掛面2018-12-12
-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2018-12-12
- 26件非遺作品捐到省非遺館 全省的傳承人為什么捐這些2018-12-12
- 國家級非遺項目“浦東繞龍燈”傳習基地落戶嘉善2018-12-11
- 弘揚傳統之美 新文創激活非遺發展動能2018-12-11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河北“非遺醋”手工作坊:10余道工序制出醇厚2018-12-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