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意義,只有離得足夠遠,才能看得真切;正如同所有的絢爛,只有走得足夠近,才能感受震撼。
站在2018年的歲尾回望40年的來路,仿佛歷史賦予了我們一把神奇的長鏡——
1978年12月18日。北京。
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大幕。
新的曙光,躍出了東方的地平線。
皚皚冰原積雪,融化成一脈清流,從此開始了萬里長江波瀾壯闊的征程……
(一)
“太快了!”
2018年11月,上海,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主席邀請外國領導人登上復興號高鐵的模擬駕駛臺。當時速達到了350公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不由得連聲贊嘆。
40年前,也曾有類似的一幕——
“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1978年10月,正在日本訪問的鄧小平,這樣生動地形容乘坐新干線的感受。
同樣一個“快”字,不同的時空,不同的意味。
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歷經“站起來”的上下求索、“富起來”的左右突圍,開啟“強起來”的時代新篇,雖充滿艱難曲折,更令人刮目相看。
“快”,也許是對過去40年發展變化最直觀的概括——
197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只有200美元。無數家庭,最大的煩惱,是能不能解決溫飽;整個國家,最大的憂慮,是會不會被“開除球籍”。
40年后,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7.4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超過22倍,由低收入國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
從近代以來淪落“下降通道”,到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驚人一躍”;
從與發達國家觸目驚心的“巨大差距”,到讓西方任何一派學者都無法否認的“發展奇跡”;
從隱藏在每個人心頭的“生存焦慮”,到浮現在無數人臉上的“幸福指數”……
通過歷史深處的一個個閃光記憶,也許更能體味這部時代變奏曲的力量和深度——
難以忘懷驚雷般的“發展才是硬道理”;
難以忘懷讓人熱血沸騰的“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難以忘懷豪氣干云的“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難以忘懷激蕩寰宇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恩格斯曾經說,社會主義社會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大河奔流開新路,層巒竦峙爭高峰。
40年的深刻變革,重塑了中國人民的面貌,重塑了中華民族的面貌,重塑了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重塑了中國共產黨的面貌,讓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讓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有了更多的路徑選擇。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二)
“我站起來了,站在廣闊的地平線上,再沒有人,沒有任何手段,能把我重新推下去……”
1980年,一位年輕的詩人,寫下這樣的詩句。
這一年,四川廣漢向陽鎮,在全國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
“大鍋飯”的桎梏一打破,農業生產立刻有了驚人變化。當時只有10歲的鐘敏至今記憶猶新:一年后,她生來第一次吃上了油炸饃饃。
38年后的今天,向陽鎮不遠處的三水鎮友誼村,一場打破制度“藩籬”的改革正在進行——
全村集體資產量化為股份,村民變身為“股民”。盤活集體資源后,昔日的爛河灘搖身一變,成為四鄰八鄉的“最美漁村”。
一部中國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黨帶領人民不懈創造求索的思想解放史。
掙脫“兩個凡是”的束縛,廓清“姓資姓社”的迷霧,擺正“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怪圈……
多少次舉旗定向,多少次撥云見日,中國共產黨引領改革開放航船,始終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
多少次觀念裂變,多少次探索突破,改革開放刷新著中國人的思想理念,鐫刻下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前進軌跡。
最根本的解放,是思想的解放。
最核心的解放,是人的解放。
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難以忘記分田到戶后那熱騰騰的一幕——
“村民一窩蜂沖向牛棚搶糞做肥料,把墻都擠破了!”
第一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胡小燕,難以忘記24歲時擠上的那列“命運”號綠皮火車——
從每天累彎了腰為吃飽肚子發愁,到只身“闖”廣東、成為一名“打工妹”,再到走進國家的最高議政殿堂:“改革開放改變了我的命運!”
毛澤東曾經說過,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改革開放,正是讓中國的命運,牢牢掌握在了人民自己的手中。
40年間,一處處邊陲小鎮、荒灘漁村,崛起為高樓林立、人流如織的繁華都市;一個個普通人憑著雙手打拼,創造了“幾乎不可能”的創業傳奇……一串串“超乎想象”的奇跡橫空出世、輝耀星空,全民族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得到極大激發。
每一滴水珠,都蘊藏著奔騰的力量;每一個夢想,都融匯于創造的時代。
40年間,億萬人民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在社會飛速發展中積淀的定力和勇氣,在市場經濟大潮洗禮下練就的眼界與膽識,在對外開放的博大視野里養成的胸懷與氣度……自信,越來越成為當今中國人共有的精神氣質。
滔滔江水,滋潤廣袤的華夏大地,萬物生長,生機勃發。
每個人都在這場偉大革命中“發現”了自己。中國的今天,就是這樣,由中國人自己干出來的!
(三)
英國紀錄片導演柯文思曾感慨:走遍世界,才能讀懂中國崛起。
1979年春,一場由法國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組織的模特時裝秀,在北京民族文化宮上演,在當時滿大街的“藍綠灰”服飾中,投射下一抹艷麗的色彩。
39年后的今天,已有超過11000列中歐班列開往歐洲15個國家44個城市,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中國商品,源源不斷“飛”入各國尋常百姓家。
國門打開了,活力迸發了!
曾參與入世談判的龍永圖,這樣對比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后的變化:過去只有一二百家能做進出口的企業,一下變成十幾萬、幾十萬家在做!中國入世后十年,每年進出口量以百分之二十、三十的速度增長,“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的!”
如果說,40年的大改革,成功使中國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那么,40年的大開放,則使中國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成功跨越——
40年來,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198倍,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超過147倍,對外投資實現從零到千億美元的飛躍,中國已成為130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
進入新時代,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張開更大懷抱,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用實際行動支持經濟全球化,捍衛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大幅降低關稅總水平,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持續推進服務業開放,舉辦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一帶一路”成為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僅僅2018年這一年,世界就收獲了一個又一個中國開放的“重大利好”。
因為開放,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因為開放,世界分享了中國發展的機遇——
在肯尼亞,大學畢業的萬吉庫被承建蒙內鐵路的中國企業錄用,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
在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工人伊利奇,津津樂道地講起中國河鋼集團在當地“救活一座廠、帶動一座城”的故事;
在阿根廷,休斯鎮出產的優質牛肉主要出口中國,萬里之外的旺盛“舌尖”需求為小鎮發展注入活力……
正是有感于中國如江河奔騰的發展大勢,著名經濟學家羅納德·科斯預言:
一個開放、寬容、自信和創新的中國,將會在不久的未來給世界帶來更大的驚奇。
(四)
“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
1938年,民族危亡之時,歷史學家蔣廷黻苦苦思索中華民族的命運與未來。
80年后,“蔣廷黻之問”已經有了答案。
這是40年改革開放歷程中,氣勢恢弘的壯麗史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的接力棒,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堅定的意志品質、強烈的責任擔當,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開放全面擴大、多層布局、深入展開……
這是中華民族奮斗征途上,激動人心的光明前景——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時間是真理的摯友。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170多年的艱辛求索,昭示著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這條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順歷史大勢,走人間正道。
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的“關鍵一躍”就在眼前。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改革開放40年福州鄉村大變樣 美了小村子鼓了錢袋子2018-12-18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2018-12-18
- 跨越30年的兩封信2018-12-18
-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改革開放紀實2018-12-17
- 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改革開放紀實2018-12-17
- 【央視快評】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2018-12-16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我們的四十年》在京舉行2018-12-15
- 把自由貿易試驗區建成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2018-12-05
- 江西省推出三條特色旅游線路2018-12-05
- 改革開放40年 福州一位老師眼里的教育“進化史”2018-11-28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被非遺的魅力感染 木版年畫公益課堂走進濰坊2018-12-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