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戲曲學院、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和旅游產業委員會等主辦的“‘流淌的文化’——大運河文化帶地方戲晉京展演暨城市推介活動”在京舉行,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大型現代錫劇《好人俞亦斌》在京進行演出。此次活動中,無錫惠山區還集中展示了1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現代錫劇《好人俞亦斌》以“中國好人”、惠山區堰橋中學教師俞斌為原型創作的錫劇,用戲劇形式展現了俞斌20多年如一日,默默資助700多名全國各地瀕臨輟學的孤兒和貧困學生的感人事跡。目前,錫劇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晉京展演的該劇為“四大原創”:本土人物原型、本系統原作者、本地演職人員、本區文創產品。這是繼《珍珠塔》之后,時隔半個世紀本地錫劇再度進京。
近年來,無錫惠山區深耕文化體育事業,近幾年來先后獲得“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榮譽,并創建成功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
“這里天天有活動,周周有比賽,已經成了我業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在惠山區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館健身的市民王先生說。今年2月,投資2.3億元的惠山區全民健身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是該區建區以來投資最大的單體民生工程。區文化館、區圖書館經過改擴建,均被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一級館,全年無休、免費開放,為群眾提供一流的文化活動陣地和精心的服務指導。該區近幾年已經累計投入5億多元用于區、鎮(街道)、村(社區)各級文體活動中心、文體休閑廣場和活動設施建設,基本形成了群眾便捷參與文化體育活動的“10分鐘文體活動圈”。與此同時,380多支文藝特色團隊、數千名文藝志愿者常年活躍在全區各個村、社區,成為最基層的文化活動骨干,而每年總額60萬元、每隊三千元左右的優秀特色團隊小額資助,則起到了"四兩撥千斤"之效,極大地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文體事業的繁榮發展,極大地豐富廣大市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習慣。一些昔日麻將桌上的常客不見了,他們的身影更多地活躍在全區各級的文藝舞臺上;一些企業家和干部群眾觀看了錫劇《好人俞亦斌》后,主動要求加入到關愛弱勢群體的行列中來。《好人俞亦斌》公演兩年多來,俞斌愛心工作室收到的善款達數十萬元,物資十余噸,通過俞老師的平臺得到愛心援助的貧困學子新增了1200多人。迄今為止,惠山區已有"中國好人"20人,"江蘇好人"31人,"無錫好人"113人,是無錫市各縣市區中好人最多的地區。(光明融媒記者李慧)
責任編輯:趙睿
- 央視關注寧波鄞州非遺文化 這幫練習內家拳的孩子要上央視了2018-12-19
- 非遺傳承人獻技 保定競秀區舉辦豐富多彩文化大集活動2018-12-19
- 樓光銓:用非遺技藝守護義烏紅糖2018-12-19
- 紡織非遺:穿越千年遇見你2018-12-19
- 河南首批省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公布 49個非遺項目入選2018-12-17
- 被非遺的魅力感染 木版年畫公益課堂走進濰坊十笏園2018-12-17
- 河北“非遺醋”手工作坊:10余道工序制出醇厚老陳醋2018-12-17
- 傳承黃梅戲 非遺展魅力2018-12-17
- 走進丹寨小院 體驗非遺文化2018-12-17
- 大學生與非遺親密接觸 男生也來學習黃梅挑花技藝2018-12-14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央視關注寧波鄞州非遺文化 這幫練習內家拳的2018-12-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