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73歲的老董手真巧 作品“編”進非遺展

      “我們的老鄰居董師傅,用秸稈、柳樹條、玉米皮等農作物編了很多東西,比如花籃、高壓線塔,而且他還制作了很多農具,讓城里的孩子們都知道知道這些老物件。”12月23日,太原市小店區康寧街的趙先生撥通山西晚報熱線,說鄰居董六生師傅正在籌備小店區的非遺展出,他們很多人都很期待。

      董師傅為什么會用秸稈編東西呢?24日,山西晚報記者來到了董六生師傅家中,看到了很多他的作品,他說自己快樂的退休生活跟這些編制物息息相關。

      從小就愛好 退休了才真正學習編秸稈

      董六生師傅今年73歲,身體很好,他家擺滿了他的各種作品,有用秸稈編的,也有用柳樹條、榆樹條編的,甚至還有用馬蘭草和荻草編的。

      “七八歲的時候,我就對用柳條編成的蛐蛐籠非常感興趣,爸爸和爺爺會教我一些最基本的編法,基礎就是那會兒打下的。”董師傅告訴山西晚報記者,長大后參軍、工作都很忙,根本無暇學習這些,2006年退休后,他才開始醉心于秸稈編制的學習和創作,“有一次,北格村附近來了一些河北農民工,他們會編制形似鱉蓋的蛐蛐籠,我就去學,幾次就會了。”

      從最基本的東西做起,比如蛐蛐籠子,后來慢慢增加難度,比如水塔、高壓線塔、花籃……高粱稈、麥稈這些農作物,在他手里,變成了一個個精致的物件。鄰居、朋友、親戚們看到他編的東西常常愛不釋手,他就會送給對方。有人提醒董師傅,可以編這個賣錢,還能補貼生活。可是董師傅不愿意這樣,他覺得自己編制的每一個作品都是有生命的,耗費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我不愿意去拿它賺錢,一般都是自己留著,或者送人,或者去參展。”

      董師傅用麥稈、高粱稈編東西的這門手藝,被小店區文化局的工作人員獲悉了,他們特意找到了董師傅。2016年3月,他的“秸稈編結”被小店區人民政府和文化局評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眼下,正在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秸稈編結、制作農具 退休后的他忙碌并快樂著

      董師傅說,其實,他的秸稈編結包括很多種,不只有麥稈和高粱稈編結的作品,還包括用柳樹條、榆樹條、馬蘭草和荻草等編成的東西。像麥稈和高粱稈、柳樹條比較好找,量也夠,但榆樹條就不好找,馬蘭草跟荻草更難找。

      “我找過很多地方,像北格、劉家堡這些村,都有榆樹條。”董師傅說,他一到秋天,就會去這些村子弄些來,方便自己編東西時用。

      隨后,董師傅給山西晚報記者展示了他的部分作品。有一個高約35厘米的塔,他是用麥稈編制的。底座六邊形,還有麥子的根,塔身呈螺旋式上升狀,頂部用幾根麥穗組成。“底下有根,上面有穗,比較完整,象征圓滿、完美。”

      他隨后又展示了一對用榆樹條編制的花籃。花籃高1米,直徑在30厘米左右,他說每只編了10天左右,還需要用塑料泡沫打個模子,然后在外側進行編制,呈現各種花紋,編成以后,把內側的塑料泡沫扯掉就行。

      除了這些編制品,他還手工制作了很多農具模型,包括推車、牛車、篩皮的農村器械等,為了更好地呈現這些,他都是利用真實材料,以1:12或者1:20的比例做成的。

      董師傅的老伴說,那兩個小推車里的羊糞和牛糞都是真的,玉米和荻草也是真的。為了更好地完成創作,他三番五次對實物進行對比、測量和拍照。每做一件作品,他都要找到實物,然后按照比例縮小。幾年下來,他做了滿滿一床的各類農具,農村常用的農具都被他做遍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做好農具,必須有稱手的工具。他自己買、找人借,湊來了各種型號的銼子、鋸子等工具,細細打磨。像一臺扇車,他讓兒女們把家里僅存的扇車搬來,自己觀察、測量了近一個月,最后才制作成了。

      “城市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沒有見過這些農具,所以他們都很感興趣,經常有人來家里拍照。”董師傅說,他也想有個地方,能讓更多孩子看看這些東西。今年冬天,小店區文化局的工作人員說,準備在昌盛西街成立一個太原市小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邀請他去展示自己的作品,“跟我的想法算不謀而合。”

      11月25日,他給自己的書房起名為叢藝齋,意思自己所創作的這些作品,都是跟農作物相關的藝術品。叢藝齋這三個字周邊裝飾,也是用玉米皮編制的,非常精致。

      董師傅說,他們這輩人,不能閑著,所以自己平時編東西、做農具,自己的退休生活過得很充實、很快樂。

      作品逼真、實用 他盼著能有更多人喜歡

      目前,董師傅已經把一部分作品搬到小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積極備展。24日11時許,山西晚報記者跟著董師傅來到傳習中心。

      這里還在籌備階段,不過,二樓展覽室里有很多都是董師傅的作品,有箅子、竹簍、竹筐、鳥籠、筷子籠等各類生活氣息很濃的作品,墻上的作品展示專門介紹了董師傅的秸稈編結技術。

      這里有兩幅作品是董師傅的新作,名為舊時民居。一幅為外部樣貌,一幅是內部結構。外部樣貌這幅不僅呈現了墻壁、屋頂,還把屋里的灶臺、土炕都“搬”了出來,以相應的比例做出來。內部結構這幅,把屋內所用的大梁、二梁、柱子、椽子等都列了出來。

      他認為,這幅作品可以讓更多孩子了解咱們幾百上千年來的農村農居,也是長期以來農耕社會的一個小小縮影和智慧結晶。

      在董師傅存放其他作品的倉庫,山西晚報記者看到一座高壓線塔,做得特別逼真,旁邊還有三個人,一個在地面指揮,一個在塔頂操作,另外一人正在爬塔。董師傅說,他退休前在供電部門工作,所以對這些很熟悉,高壓線塔就成為了創作素材。

      此外,農活時經常要用到繩子來綁東西,他就把十幾種綁東西時結成的疙瘩列了出來,取名為“古老疙瘩藝術。”

      他創作的作品不僅有觀賞性,有的還非常實用。他用麥稈編了一個捕鳥器,鳥一吃東西,就會被罩住。他還編了一個小篩子,平時可以篩東西用。

      “如果這個傳習中心正式開門了,相信會有很多人來看的。”董師傅說,他希望在明年,把自己創作的這些作品和一些類似疙瘩藝術的民間藝術整理成冊,為保護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自己的貢獻。

      山西晚報記者 宋俊峰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晝夜溫差10℃!福州清明天氣指南來了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短视频男人的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2017亚洲男人天堂一|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高清在线| 亚洲色图校园春色|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av高清|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手机|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av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