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參與非遺保存可獲獎勵等內容,在代表的建議下,最終被寫入了非遺條例中。20日上午,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記者了解到,根據代表審議意見,非遺條例一共修改了52處,涉及草案的25個條文。
1月16日,各代表團全體會議、小組會議審議了《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草案)》,共有181位代表提出了385條意見、建議。其中,對具體條文的意見、建議129條,同類合并后歸納為86條。
代表們總體認為,制定非遺條例對于傳承北京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草案經市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修改,較好地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內容比較成熟。同時,代表們也圍繞非遺的認定、代表性項目的評審、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后繼人才的培養、非遺的宣傳展示交流、非遺的合理利用和發展、法律責任等問題,對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見。
有些代表提出,應當在條例中明確對非遺給予知識產權保護。不過,市人大法制委員會經研究認為,非遺本身是否適用知識產權保護,各方面有不同認識;對于使用非遺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應當依照國家知識產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因此,條例僅作了銜接性規定。
有些代表提出,草案中法律責任規定較少,力度不足。對此,市人大法制委員會經研究認為,這項法規屬于促進型立法,立法目的是保護、搶救、發展,規定的主要是促進、助成性的措施,這類法規一般不設置太多的法律責任。
審議中,代表們還對非遺的保護、保存提出了一些工作性建議,如建設非遺展示中心、非遺網站,防止非遺利用過度商業化,規范和保障“非遺進校園”,進一步研究傳承人研修研習工作,進一步研究群體性傳承人的認定,加強對非遺文化和科學內涵的挖掘、收集、整理、宣傳,鼓勵非遺文化走出去,在非遺保護中發揮市場作用,支持社會參與等。
楊金奎代表
培育衛健領域的一流科研院所
“北京具有良好的臨床醫學資源,在診治疾病方面一直被老百姓看成是全國的‘醫學中心’。然而,從國際視野來看,北京在衛生健康領域的‘先發性、引領型’醫學科研成果很少”,市人大代表、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金奎告訴記者,“建議政府主管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將科研院所定位在‘科研’上,在科研院所的人才隊伍建設、工資績效考核等方面制定區別于醫療機構的政策措施,以便創造條件培育一批衛生健康領域的世界一流科研院所。”
楊金奎認為,應該利用首都的臨床醫學資源,研究出防病治病的原創性成果,形成“先發性、引領型”的新藥、新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發揮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在健康衛生領域的引領作用,培育一批衛生健康領域的世界一流科研院所。
為此,他建議,市衛生健康委發揮主管職能,將科研院所定位在“科研”上。科研院所的人才隊伍建設、工資績效考核等區別于醫療機構的政策措施;制定10年規劃,分解目標任務,引入競爭機制,按照衛生健康領域的世界一流科研院所的標準進行培育;利用好市財政對科研院所的項目資金,激勵科研人員將主要精力放在臨床醫學基礎研究上,培養一批愛科技、懂創新的專業性醫學基礎研究人才;另外,上世紀90年代,北京市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幾個慢病防治辦公室,包括糖防辦、心防辦、腦防辦及腫瘤防辦等,在慢性病的群防群治做了大量工作。然而,這些慢病防治辦公室一直沒有持續的財政投入,建議加強慢性病防治機構建設。
劉美蓮代表
多措并舉保障公交道專道專用
市人大代表劉美蓮是一名104路的駕駛員,這次上會她專門帶來了一份有關加大執法力度保障“公交車道”專道專用的建議。
劉美蓮告訴記者:“根據調研以及自己日常工作中的體會是,目前交管部門采取的加裝探頭、在公交車上安裝攝像頭以及違法占用公交專用道的處罰措施以及典型案例宣傳少,還未對違章司機構成震懾”,對此,劉美蓮建議,應由市交管局負責,在2019年全市緩解交通擁堵整治中,多措并舉,全面加大對公交專用道違法行為進行打擊和綜合治理,并加大曝光力度,作為一項專門工作重點,貫穿全年強力推進。
黃勇代表
盡快制定出臺民宿管理辦法
民宿作為旅游業中的一種新型模式,既能深度推進旅游業發展,又能充分利用并保護好特色的生態優勢,來自朝陽團的市人大代表、對外經貿大學教授黃勇建議,應盡快制定完成并出臺市級《民宿管理辦法》,做好科學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準入條件,確定行業標準。
北京發展民宿的好處很多,黃勇說,“但北京民宿的發展仍有不足,缺少立法,已有規定層級太低。”黃勇建議,一是加強民宿研究,盡快制定完成并出臺北京市級的《民宿管理辦法》,由文化和旅游委牽頭,聯合公安、消防、環保、衛生、住建等部門共同參與到立法中,以便解決立法后各部門執法中的銜接不暢與多頭執法等問題,也便于為完善準入與行業標準打好基礎。二是應出臺扶持政策或結合《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規定落實投融資擔保、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三是北京應結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的規定以界定和出臺可操作性的北京民宿行業標準,把民宿納入行業標準體系,對符合要求的民宿發放并維持其資格,否則不予發放和維持,借此保障標準被普遍遵守,尤其是在涉及公共安全標準化方面。四是加強部門聯動,完善服務設施。成立由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民宿創新發展領導小組,形成聯動機制,建立重大事項統一決策制度,定期協商解決民宿創新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重大疑難復雜問題;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加大對民宿發展區域的旅游交通、便民設施、生活設施等建設資金的投入以及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道路設施建設力度;再次,需要促進全域旅游,使民宿和其他旅游項目形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局面。
童之磊代表
疏解騰退空間應優先辦幼兒園
疏解整治后騰退出來的空間應當作何用途?市人大代表、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建議,優先考慮配給學前教育,增設并優化幼兒園布點。
童之磊說,截至2017年底,44.6萬的北京市在園兒童數量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但按照教育部要求的85%的入園率測算,北京仍面臨約17萬個學位缺口。
童之磊以東城區舉例稱,2017年全區學前教育學位缺口數在3000個左右。從布點分布來看,交道口地區只有1所幼兒園;東四、北新橋、東直門三個地區交接的東二環沿線居民區沒有幼兒園;崇文門西大街、東交民巷地區沒有幼兒園;體育館路南部、龍潭湖南側左安門一帶沒有布點。因此,應當考慮將疏解后騰退的空間,優先提供給那些繼續學位、矛盾突出的地區,用于新建或是擴建幼兒園。在政策方面,應當制定出臺騰退空間再利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教育民生優先的原則。
孟令悅代表
“老北京”標識不能隨便用
“泡面、蓋飯、豆腐、卷煙……這些和老北京有什么關系?可別什么東西都掛著老北京。”說起這些奇葩事,市人大代表孟令悅顯得憂心忡忡。本次人代會上,孟令悅就提交了關于加強對“老北京”標識的認證和使用規范的議案,呼吁設立“老北京”標識的官方認證體系。
“去年5月和10月的旅游旺季,我收到了類似的四五十封曝光濫用老北京標識的私信。”孟令悅說,不僅在故宮外,王府井、后海、南鑼鼓巷等知名景點附近,以及游覽活動或廟會上,大量小吃或者產品都打上了“老北京”的字眼,比如“老北京炒面”、“老北京蝦棒”、“老北京豆腐”、“老北京美式炸雞”、“老北京布鞋”……那么多掛著“老北京”的東西,都是名不副實與北京文化沒有任何關系的商品。
孟令悅建議,由工商、文化和旅游等部門牽頭,組織相關學者、專家、消費者評議,設立“老北京”標識的官方認證體系,規范“老北京”標識的使用。具體來說,可以借鑒北京老字號的使用規范和評審機制,先對品類的適用范圍進行規范,再對品牌的使用進行規范,最后對產品的生產和售賣等進行規范,來確認到底誰能使用“老北京”。
高鳳蘭代表
自己定五“紀律”保持履職熱情
“從1998年當選人大代表至今,已經21年了。這21年,是我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為群眾盡心履職的21年。”談起履職心得,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牛欄山一中實驗學校教學副校長高鳳蘭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已是高鳳蘭連續第5次參加人代會了,如何保持21年的履職熱情?這背后有何“秘訣”?對此,她坦言,一定要給自己樹立幾個“紀律”:要善于充電學習、勤于參加活動、樂于調查研究、勇于建言獻策、甘于耕耘奉獻。
20多年來,高鳳蘭的確按照這些“紀律”來嚴格要求了自己。她經常在教學工作之外,花大量時間下到基層,在調研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方向,查閱資料、求得答案,并形成建議或議案。例如,在第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她經過前期的廣泛走訪和調查,針對947路(現856路)公交車在牛欄山一中實驗學校沒有停車站的問題,提交了《盡快修建一個長期固定的公共汽車站》的建議,建議最終被采納并推動了現實改變。
事實上,高鳳蘭代表的建議被采納的還有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她把關注的視角放到了更大視野——除了教育以外,諸如交通、養老、垃圾分類、青少年法律教育等領域,她都會涉獵和研究。而不管自己所提的建議或議案,最終有無被采納,每一次她都會把相關信息寫在履職記錄上,并妥善保管。
今年上會之前,她反復調研和修改,最終帶上了六份建議。這其中,有“關于加大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實現垃圾分類知識進課堂的建議”,還有“建議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進行分級干預或保護”,也有“建議采取自主選擇+校本課程的方式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她說,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能為基層群眾實實在在反映點問題,做點實事,心里十分高興。
責任編輯:趙睿
- 非遺進課堂 文化有傳承2019-01-21
- 福建·陜西木版年畫藝術作品展開展2019-01-21
- 非遺“洋蛇燈”國家級傳承人身患尿毒癥 期待年輕人加入2019-01-18
- 非遺過大年 百姓品年俗2019-01-18
- “伏兆娥剪紙”數據化 為寧夏非遺尋突破2019-01-17
- 雞油黃琉璃:“吹”出來的非遺2019-01-17
- 北京將建立統一非遺數據庫 為傳承人提供傳承場所2019-01-17
- 南北非遺傳承人齊聚北京 演繹非遺精巧2019-01-17
- 2018中國非遺十大事件2019-01-16
- 非遺傳承人冉藝飛:傳承古技藝助力脫貧攻堅2019-01-16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非遺進課堂 文化有傳承2019-01-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