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家專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黨務交流教育、推動基層黨建創新發展的陣地——福州數字黨建(網龍)學院,如何為福州的數字黨建發展助力,成了黨群部門和黨員群眾關注的熱門話題。一年來,福州黨建通過學院這一平臺的實踐,打開了一扇數字黨建之門。
強化數字黨建核心理念
學院始終把數字黨建理念作為培訓和教育的核心,定位于運用互聯網優勢開展全域覆蓋的黨員教育,提升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網絡強國的思想認識,以及運用互聯網開展新時期黨建探索研究創新的能力。學院班子由與互聯網技術、企業、教學相關能人共同組成,學院不斷強化對領導體系、課程教學、師資管理等制度的設計,并加大對數字黨建課程的把關審核力度,專門成立了學院課程審委會,針對新納入教育的數字黨建課程開展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可行性成果研究評審,確保課程符合黨建要求和學院教學理念,并在實際教學實踐運行中不斷提高質量。
學院出臺《福州數字黨建(網龍)學院師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人才聘用計劃”,先后聘請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全國組織干部學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福建省委黨校、福州市委黨校等55名權威專家學者為兼課老師,著力打造高水平、高質量的黨建產學研專家隊伍。截至目前學院已結合時事熱點,開發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新時代基層黨建新部署”“數字化背景下黨建工作創新與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暨智慧城市發展”“提升政德修養,做到忠誠干凈擔當”等7大類主題,共計66門專題課程,成功開展培訓60余場,培訓各級黨員干部4500余人次,超過20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培訓班在學院開展培訓,學院成為福建省基層黨務干部業務培訓的主渠道、黨性錘煉的大熔爐、理論研究的主陣地。
建設黨建教學數字平臺
學院致力于打造高質量的教學課程,并依托技術優勢,帶動黨員學習教育的數字化,率先開啟微信定制化專題學習服務,與中組部“共產黨員”“浙江組工”“黑龍江黨的生活”等微信公眾號合作,開展“兩學一做”“精準扶貧”等專題學習,細化完善“學—考—評—管”的學習流程,關注微信公眾號的黨員干部在微信公眾號的學習參與率超過90%,完成率超過85%。
為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促進各領域各行業黨員的溝通交流,學院依托強大的云計算,融合線上、線下黨建資源,搭建了“中國好黨員”大數據平臺,涵蓋數字黨建理論學習、志愿者服務、資訊獲取、資源共享、互動交流等活動,不僅優化了黨建的課程資源,而且提高了基層黨組織、黨員的學習參與率,真正構建了一個集學習、溝通、交流、共享的黨員網絡家園。平臺成立以來,先后開發推送出1000多個學習課程,對接了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有關數字黨建教學平臺,并與400多家黨政機關、企業達成教學協議,黨員好評超過1400萬人次。
成立網絡企業黨建聯盟
為加強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大力實施“紅色領航工程”,成立了福州互聯網企業黨建聯盟。聯盟由市委組織部、市委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工委牽頭組建,集合福建省網龍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福建榕基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54家福州互聯網企業參與。聯盟成立之初,學院就立足自身定位,承擔了互聯網、信息化、數字化、高新科技等主題的相關活動,推動制定《福州互聯網企業黨建聯盟聯席會議》《黨建資源共建共享》《黨的組織生活聯動》等制度,使黨建聯盟企業溝通聯系、協作配合更加緊密、活絡。
學院聯合黨建聯盟成員單位,圍繞最新科技發展情況,開展數字黨建、數字政務等方面的研究,涌現了一批研究成果。如倉山區委組織部聯合福建云課堂教育科技開發的“云黨課”,通過學院組織的研討會,優化了軟件架構、數據分析和參與流程,平臺上線就得到了黨組織和黨員的一致好評,解決了倉山區拆遷黨員無法按時參加組織生活和黨課的難題。鼓樓區委組織部與福州小魚網信息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紅色小廣播”,依托學院師資優勢,加大對廣播內容、播報形式的審核把關,做到教育性強、形式新穎、受眾喜歡。據了解,學院成立以來,先后組織相關論壇2期、學術研討會15場、成果交流會8場,使數字黨建的成果、經驗在更廣范圍得到推廣。
打造紅色教育數字載體
在幫助推進全市數字黨建布局的進程中,學院更加注重自身“硬實力”的建設,強化“線上”和“線下”資源的融合發展。在線下領域加大對傳統教育陣地的建設力度,以“學黨史、知黨情、嚴生活”為主題,新建成集展示、教育、交流、互動、服務功能于一體的黨員政治生活館,包含黨員宣誓區、展示區、組織生活區、志愿者驛站等個性化區域,打造出活潑、吸引、互融的活動陣地。
學院還充分運用互聯網數字技術,在全國率先打造2.0版本的黨性教育陣地—“數字黨建體驗艙”,具有低能耗、可移動、膠囊式的特點。黨員通過“體驗艙”可觀看黨課、VR視頻、電影等,艙內還具備召開遠程視頻會議、AI智能設備演說練習、知識問答等互動功能,集合了“一日三省”“心簽到”“建言獻策”“發現身邊的美”等應用工具,成為黨員自省的鏡子。“數字黨建體驗艙”突破了傳統黨建場館的建設模式,實現了虛擬體驗和移動教學有機結合,成為極具沉浸感和儀式感的心靈空間。
在線上領域,學院更加注重對教育載體的創新,依托VR、AR等前沿科技,深入挖掘紅色教育思想內涵,推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教育形式,打造出以福建歷史文化為專題的《紅色閩西》《安貞堡》等12部歷史文化VR資源,讓黨員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事件的全過程,進一步凸顯出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以數字手段激發黨員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深切的民族自豪感。
數字學院,風生水起;數字黨建,前程似錦。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倉山眾多數字經濟應用為兒童搭建保護屏障2019-04-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